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十九世纪,洛克主要作为一个哲学家而为人所知,而远未为人所了解。二十世纪,随着吉伯逊(J.Gibson)的杰作《洛克的知识论》(1917)和艾伦(R.Aron)的名著《约翰·洛克》(1937)的出版,这种情况开始有了改变。这倒不是由于他们作出了惊人的新的解释,而是由于第一次对洛克哲学原著(主要是《人类理解论》)作了详细的专门的研究,从而提出了一些至今仍是热门的问题,特别是他们清楚地揭示了《人类理解沦》中的唯理论因素。其他值得注意的对洛克原著进行详细研究的专著有:约尔顿(J.Yolton)的处女作《约  相似文献   
2.
康德对宗教合理性基础的批判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三大批判最后都包含着一个问题———宗教批判 ,这一问题究竟在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与康德的《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本文试图从康德的宗教批判角度来揭示这些问题 ,重新审视康德的批判哲学。一、清除旧宗教的知识基础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宗教的态度 ,是一个争议较多的问题。在诸多争议中 ,如何看待康德对传统神学的批判是一个焦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 ,有必要弄清这样两个相关的问题 :康德为何要对传统神学进行批判 ?康德对传统神学的批判是否就意味着对神学的批判 ,以至于否定宗教 ?对…  相似文献   
3.
宗教改革后西欧的宗教斗争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文俊 《现代哲学》2001,1(1):91-96
发生在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和新教运动,在政治上和组织上动摇和瓦解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然而,其结果并没有导致宗教宽容。接踵而来的十七世纪,宗教战争和思想控制,仍未消减。文艺复兴所带来的各种新思想对宗教世界发起了挑战,由此展开了一场守旧与革新的对抗,但是,思想界的精英在这种氛围中,像以往任何时期的优秀思想家一样,既充满对新世界的渴望,又带有对旧精神的依恋。在理性与信仰的问题上,他们大多采取一种调和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徐文俊 《现代哲学》2004,(2):96-102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洛克思想中的宽容与创新。首先,哲学与常识的融合。洛克的任务是使哲学成为常识,以代替天赋观念这一陈腐的常识。他认为,理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从常识中寻找根据,始终与常识一致,所以理性本质上就是一种常识的态度。其次,理性与虔敬的调和。洛克认为天赋观念说还未能把人的理性充分发挥出来,理性的充分发挥与肯定上帝的存在是相一致的。再次,机械论与经院哲学方法的混用。洛克在关于第一性和第二性的质的观念的形成以及观念与性质相似或不相似的论述中,既有机械论的方法,又有经院哲学因果观的成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