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贺麟根据其“新心学”的理论,为中国人的现代转化设计了既承接儒家传统,又具有现代职业精神的新型儒者形象。为此,贺麟论述了新儒者的人格基础、人格表现、人格态度和人格载体,认为新儒者应该是品学兼优、身心协调、充满向上精神的现代新人。这样的儒者不仅是社会使命的承担者,而且是中西文化优长的结合者。贺麟的新儒者人格是西方工具理性与...  相似文献   
2.
杨简在建立起自己的至纯至善完满自得的心本体之后,继而展开了自己的心学工夫论。为此,他首先确立了自己的以"意起"为标准的善恶观。杨简认为"意"是心之起,"意"起则心蔽,心蔽则恶生。既然意起生恶,那么阻止恶产生的方法自然就是"毋意"。而要"毋意",杨简认为只有依靠不借助言辞的直觉。杨简的直觉是指没有任何心理变化,也不需要借助任何中介而直接把握本心的方法。进而,杨简认为直觉"毋意"还只是阻止恶产生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体认至纯至善的心的本体,并与之同一。至此,杨简进一步提出了他的终极修养观:明心靠反观,即通过回思反省,达到整全性的复视和体认至纯至善完满自得的心。  相似文献   
3.
胡安国《春秋传》主要是从儒家经世有为和勇于担当的主体精神去诠释君王的角色责任。君王的角色责任体现在“谨于礼”和“责于政”两个方面。前者不仅对君王提出了克己修身的道德要求,而且赋予很高的角色才能,是维护国家政治及社会稳定的需要;后者则认为君王是国家政事的最终责任者,应该勤俭自立并坚毅有为,以尽到自己的角色责任,有利于国家的强大和发展。最终君王在刚健有为中实现政府“有政”的各种价值。这种角色设计本质上是大一统政治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并不是维护专制特权。  相似文献   
4.
徐建勇  王成 《孔子研究》2023,(5):34-43+157
胡安国对《春秋》经文的注解,深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在《春秋传》中,他不但指出《春秋》“以三纲为本,以民事为要”,而且反复劝谏统治者要“以民为本”,民为邦本,本固方可邦宁。一是“重民力,役有时”。对于《春秋》经文中书写记载的民间徭役、军事演练和操习等事,胡《传》主张人君不仅要慎用、爱惜和保存民力,更要用民以时,不可肆意侵占农时。二是“急民事,谨天灾”。胡《传》常通过“天人感应”的天灾谴告说,告诫人君要心系民事,重视和关心民生民命。三是“赋税任其宜”。民之税赋方面,胡《传》以轻征薄敛为原则,认为国家应当根据不同时宜对民征收与返还,以恤民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