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诚信建设与价值导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 ,传统诚信赖以发挥作用的基础与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 ,使“天然性诚信”相应地走向“建构性诚信”。诚信在道德价值体系中属于基础性的规范 ,这种基础性使诚信建设具有优先性。诚信建设既要承接传统、面向现代、与其他社会规范相协调 ,又要充分展现其层次性 ,使之成为攀登更高的道德价值目标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遭遇了千年未遇之变局.其中,传统伦理的嬗变无疑是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使中国传承千年的伦理转变形态?这种力量当然不是单一的.  相似文献   
3.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人们对深层次工作意义追寻愈发强烈的双重影响下,准确把握员工职业使命感是提升组织绩效、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重要前提。现有职业使命感研究忽略了中国情境,对职业使命感动态变化的因素以及激发机制的研究非常缺乏。本研究围绕上述关键科学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丰富和拓展职业使命感的理论研究:第一,基于中国文化的集体主义自我实现识别职业使命感的核心构成要素,并开发出本土化员工职业使命感量表;第二,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采用纵向研究设计揭示职业使命感动态变化的消极影响因素及内在机制;第三,从微观管理实践出发,采用日志干预考察社会影响和社会价值干预对员工职业使命感的激发机制。理论上,研究成果丰富了职业使命感概念内涵的理论视角,推进了职业使命感发展机制的研究;实践上,为我国各类组织保护和提升员工职业使命感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启蒙的伦理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蒙既有其因相似的时代大背景而形成的共性,又有其与具体的文化、历史、民族相联系而产生的个性。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潮与西方的启蒙运动相似,都是以理性思考启迪民智反对蒙昧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专制主义。但是,中国的启蒙需要摆脱的枷锁来自封建伦理的桎梏,其特征是“伦理启蒙”。它始于明末清初对德性主义人性论的批判,其锋芒触及了封建专制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5.
城市弱势群体伦理关系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中国社会的伦理范型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社会弱势群体的伦理观念、道德风尚的转变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和理论分析,认为目前城市中社会弱势群体的伦理关系基本延续了"传统",但伦理关系的"性质"则趋向于"现代".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弱势群体与其他群体、与社会发生伦理冲突的潜在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伦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徐嘉 《学海》2022,(4):184-193+201
道德权利理论不是伦理学中的固有论题,其近几十年的兴起是缘于维护个体利益的需要。而带来的难题是,哪些道德权利必须保护,道德权利不可僭越的边界又是什么。通常采用的以静态的、原子式的方式抽象地分析道德权利,并将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关联讨论的方法,不能解答以上问题。对此,“群己权界”的辩证思维方式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思路。因为个体的“道德权利”与群体的“伦理秩序”处于一个复杂的张力结构中,两种力量相互制约、相互规定,共存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的统一体中。伦理秩序必须尊重个体的生命权、尊严权等基本道德权利,而道德权利也不能冲击伦理秩序的有序、和谐和公正原则。此外,在正常情况下,可以允许道德权利的边界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在特定时期、非常状态下,个体的道德权利受到一定限制,而要保证伦理秩序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亚洲经济圈的形成,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崛起、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儒商文化的研究也勃然兴起。1994年7月28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裔鸿儒富商和儒商文化研究者100多人,云集海南省海口市共议儒商研究大计,成立了国际儒商学会,并决定组织专家学者对儒商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出版《儒商文丛》,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繁荣华人世界经济,为人类文明多做贡献。现在,儒商文化研究已成为一块正在开发的学术园地。仅1995年就出版了《徽商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晋商兴衰史》(山西古籍出版社)、《中国十大…  相似文献   
8.
伦理学者的时代责任———读许启贤教授的三部伦理学论著徐嘉道德是实践理性。伦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要回答时代道德生活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目标,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是我国当代伦理学者在改革开放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  相似文献   
9.
徐嘉 《中国哲学史》2007,(2):108-113
“体”和“用”是中国哲学特有的范畴。“体”、“用”对举而形成一种思维范式,具有包括伦理在内的多重理论内涵。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如何处理伦理传统与西学的关系是一个无可回避的根本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体用范式风行一时,相继表现为三种主要的理论形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精神为体,文化为用”,从而成为伦理启蒙、思想进步的重要载体与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0.
徐嘉 《学海》2007,(6):67-71
虽然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但是,当其他启蒙思想家对理性、文明、科学、进步充满赞美时,卢梭却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敏锐地觉察到了被神化的科学理性所隐含的危险,揭示了科学的进步与道德风尚之间的深刻矛盾.尽管他对科学伤风败俗的指责并不严谨,但却以"伦理的理性主义"的视角触及了启蒙时代的重要问题.这不但成为他后来学说的出发点,也开启了启蒙运动对唯科学主义的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