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章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尽心上防一章:“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虽短短数语,儒家思想的几个重要观念:诚、乐、恕、仁均含于其中。而其义理蕴涵,则更为精微。本文拟对孟子此章进行一番发掘与诠释,以求彰显其所含之深层义理结构。这种诠释的工作由于是诠释者与文本的双向交融,其结果自难免会有伽达默尔所云的“成见”,但诠释又必得奠基在与古人及其文本心意相通而有共鸣共振之基础上,如此诠释者方能深入其中,得其三昧。由此,诠释又绝非只是“成见”或“增益见”。如果要从诠释学的角度进行某种定位…  相似文献   
2.
古典中国哲学中身体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在区分“两极相关论”和“二元对立论”的基础上,从中国先秦哲学文献中梳理出有关身体的观念如“身”、“形”和“体”等概念,认为中国传统的身体观念倾向于用“过程”而不是用实体语言来表达。身心之间是“两极相关”而非“二元对立”的,双方互为必要条件,也只有在互涉的情况下,身心才能够得到理解。“人”被视为一个整体的身心交关的过程。在过程本体论中,每一个特定的个体都是每一个“他者”的结果。每一个特定的个体既是自我决定的,同时又是被每一个其他的特定个体所决定的。那些构成存在的各个个体实际上是“自我”的构成性成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