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学幻想录     
现在流行的"美感就是美"的说法实际上是一个无意义的命题."美学"的名称和学科远远没有获得科学的尊严,它恰如其分的名字应是"物美学".研究者两眼盯住"物",从"物"中发现美,才能避免"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样的谎言.  相似文献   
2.
人性是目的与完满智力的统一体,是运用自身完满智力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把这个人性概念运用于绘画批评,核心任务就是到作品中去寻找某个受到了隐秘肯定或者隐秘否定的事物,揭示这个隐秘肯定或者隐秘否定的内容。这个隐秘肯定或者隐秘否定,正是所谓画外之音。  相似文献   
3.
我从一些文学作品中抽象出了人性概念.人性是目的与智慧的统一,是运用自身智慧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文学批评的实质,是到文学作品中去发现某一人性——如果作品中有这样的人性存在的话.一旦发现了这样的人性,文学批评的实质性工作就已经完成了.我把包含了这样的人性概念的作品称为文学杰作.文学杰作是人性自我实现(即运用自身智慧去实现自身目的)的一种方式,它从根本上与诗人的人格无关,与诗人的学识和艺术素养无关.这样的说法是神秘主义的,却不一定是荒谬的.那些看起来远离了神秘主义的文学理论,只要被运用于文学批评,就容易暴露出自己只能隔靴搔痒的面目.柏拉图和荣格的文学理论倒是神秘主义的,但他们的理论却只是针对创作的,并不是分析文学作品的工具.神秘主义的人性概念是否有价值,取决于它是否有文学批评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1.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逍遥游》)(语译:北海里有鱼,名叫鲲,鲲的躯体不知道有几千里之大,变化之后就成了鸟,名叫鹏.鹏的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之大,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像是天上的云.这只鸟在海风发起时将前往南海,南海是天造的池子.)  相似文献   
5.
文学的真理难以被发现,诗学难以成为科学,这首先是因为我们对文学具有众多的"天生的见解".所谓"天生的见解",指的是人们不假思索地搬用文学批评(理论)中的各种常识和想当然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美学杂思录     
都说美学是从西方哲学这个"母体"生长起来的,但美学实际上一点儿也不像自己的哲学母亲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说哲学始于惊奇,美学呢?"美学之父"鲍姆加通有感于哲学研究理性,而人是既有理性又有感性,鲍姆加通建立起美学,只是因为自己发现感性没有人去研究,而不是因为自己对感性有过某种"惊奇"之经历.  相似文献   
7.
一、文学想象力 这里根据一些文学作品来研究想象力. “视于冥冥,听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寂漠之中,独有照焉”,这是《淮南子·俶真训》中的名言.在昏暗中看见光亮,在无声中听到和谐之音,这时候,用来看的不是肉体的眼睛,而是“心眼”;用来听的不是肉体的耳朵,而是“心耳”.心眼和心耳,自然还有心鼻、心舌和心皮肤,这五者统称为“心的感官”.心的感官发挥作用,也就是想象力在发挥作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的名句.“天际”的意思是离我们极遥远的地方.能够看见“长江”在“天际流”的,自然不可能是我们的肉眼,而只能是我们的心眼,换言之,只能是我们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美学家们大多主动放弃了"美的本质"问题,据说"美的本质"是一个假问题;与此同时,某些卓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则津津乐道于"自然美",声称自己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美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艺术学片断     
八大山人的那些绘画杰作,一多半画面都是空白,这一点让模仿者望而生畏.对于八大山人来说,巨大的空白让画中事物脱颖而出;对于模仿者来说,巨大的空白吞没了画中的事物.空白是让平庸画家恐惧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在空白处题诗,或者加上一些让人莫名其妙的笔墨,目的是消灭那些可怕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天隐子》是否为司马承帧的作品,历来都存在争议。《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五十六·道家类》称:《天隐子》一卷。唐人撰,不知其姓名。前有司马承侦序,则玄宗时人。晁公武、陈振孙皆疑为承份所托名,然承恢自有《坐忘论》,已自署名,又何必托名为此书也?这里首先指出一点:司马承份为《天隐子》作过序。其次,司马承恢是否著《天隐子》一书,则是有不同的看法的。晁公武、陈振孙疑为司马承恢所托名之作,而《四库全书总目咽不以为然。任继愈先生主编《道藏提要》的“天隐子”条目,对古来关于《天隐子》是否即司马承份的作品的各家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