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彭晓哲  崔芳  焦璨  李红 《心理科学》2018,(4):916-921
什么样的谣言更容易获取信任、得到传播?面对谣言,为何有人理性批判,有人则毫不犹豫地点“赞”、转发?这是大众和研究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情境、内容特征、传播者与受众特征这三个维度论述了影响谣言传播的因素。从情境特征来看,谣言在模糊且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中更易传播,封闭的舆论场也助长了谣言传播;从内容特征来看,包含适当情绪内容、针对特定对象的谣言更易得到传播;从传播者与受众特征来看,一方面,可靠消息源会增强人们的传播意愿;另一方面,受众的认知局限、人格特质、动机、价值观等,均可能造成认知偏差或歪曲,助长谣言传播。以往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法,今后需要更多严格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从行为和神经层面深入探讨谣言传播的机制。最后,社交媒体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传播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为谣言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情绪信息与注意偏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情绪信息对注意的调节是情绪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过去的研究多集中于注意偏向,研究范式的多样化、被试群体特质的差异性,导致对注意偏向机制的诸多争论,形成了注意成分说、图式说、注意资源说和PDP模型。注意成分说认为,威胁相关的刺激损害了注意解除能力而引起偏向。图式说认为,图式或知识结构的激活引发注意偏向。注意资源说认为,过多注意资源的消耗引起情绪Stroop实验中的注意偏向。PDP模型认为,特殊人群过高的输入单元激活水平引起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