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妇女倾向于寻求比她们年轻的男子作为理想配偶。这种“大妇小夫”被视为一种冒险或怪现象。然而,这种奇异的结合并非世间少见。据美国国家健康中心统计,美国每年就有二百万对大妇小夫的婚姻,其百分率已从1970年的  相似文献   
2.
以语言为主体的符号学目前正日益成为科学文化系统中的研究热点。它不仅可能成为未来具有新的方法论价值的学科,而且将成为科学文化系统中最具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价值的科学基本门类。从本体论上看,符号现象同样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我们所观照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符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考察大学生优秀辩手与非辩手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差异,运用"提示访谈法"对大学生中的优秀辩手与非辩手的普通大学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优秀辩手达到间接反驳推理水平,而多数非辩手处在直接反驳推理水平。优秀辩手不论在功能性和条件性理由的数量上,还是在理由领域广度上都显著优于普通大学生。在反驳式推理过程中,优秀辩手的间接反驳次数显著多于非辩手。研究表明大学生优秀辩手的非形式推理能力显著优于非辩手。  相似文献   
4.
替身技巧是心理剧治疗的核心技巧之一,主张通过对主角的身体模仿来理解主角。具身模拟理论认为,理解是基于镜像神经机制的心理模拟。文章梳理、分析了替身技巧和具身模拟的概念和内含,并将二者相结合,在神经生理的层面上揭示了替身技巧的治疗机制与操作原理,以期通过认知神经研究来考察和解释替身技巧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利用各种传播手段使本组织与公众之间进行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一种活动,以达到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目的.公共关系技能是指传播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6.
非形式推理的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黎  张奇 《心理科学》2007,30(5):1133-1135
非形式推理目前被界定为对结构不良的、用自然语言表述的、没有固定答案的、需要进行归纳的问题的推理,推理的结果是个体对问题形成一定的态度和观点。已有研究探讨了非形式推理的一般特征、衡量标准、影响推理的个体特征,以及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培养方式等问题。作者认为开展非形式推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将促进人格特征与认知关系的研究,并有广泛的教育意义,同时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提出非形式推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提示访谈法考察了小学生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展.结果显示:少数1、2年级小学生处于理由推理水平,多数能够进行反驳推理,3至6年级小学生都能做出反驳推理;三种理由的数量都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功能性理由的数量随年级增长而增多;高年级学生的反驳次数都显著多于低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的推理中断次数和推理错误总次数显著多于高年级,并随年级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幼儿非形式推理能力的发生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在儿童非形式推理能力发生研究中评价标准不一和研究结果中发生年龄不同的问题,在论证并提出幼儿非形式推理发生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采用提示访谈法对333名3-6岁幼儿的非形式推理做了考察。结果显示:幼儿的我方推理普遍在3岁3个月~3岁9个月发生;他方推理普遍在4岁~4岁6个月发生;反驳推理普遍在4岁9个月~6岁发生。幼儿在推理过程中提出的理由数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年龄差异显著,但无显著性别差异。研究中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测量幼儿非形式推理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将儿童几何图形预期表象分为两种水平,即再认水平的预期表象和生成水平的预期表象。采用“平移”、“对称”、“重叠”三种平面几何图形的预期表象作业和“展开”、“旋转”、“截面”三种立体几何图形的预期表象作业考察了3至12岁儿童几何图形预期表象的发生和发展。结果表明:儿童再认预期表象的发生早于生成预期表象的发生;儿童预期表象的发生和发展明显受几何图形类型和作业类型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发展和谐医患关系是保持正常医疗秩序的重要前提,而目前的医疗秩序重构又是发展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是医疗卫生服务价值理念的普遍公正合理,它要求以”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以“人人享有”作为目标模式,以“医疗公平”作为基本理念,以“利益平衡”作为政治前提,以“规范监管”作为制度保障,以“诚信互动”作为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