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英国是现代临终关怀的发源地,经过多年努力,逐渐摸索出一套有效并广为借鉴和效仿的辞世教育方法。圣克里斯多夫宁养院主要通过“学校计划”对中、小学、医学院校学生进行教育培训,通过音乐会、图书馆和书店、临终事务联盟、预先照顾计划等多种形式进行公众教育,带动了整个英国的辞世教育。医学院校医学生的辞世教育是以当地的临终关怀专业机构...  相似文献   
2.
张骞  张大均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5):223-226,206
挫折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受挫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对青少年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正确认识,弄清开展挫折教育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探讨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挫折教育,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一般攻击模型理论,本研究考察了暴力动画对幼儿攻击性认知的启动效应。随机抽取400名5~6岁的幼儿(50%女)参与实验统计,200名幼儿观看暴力动画片,200名幼儿观看非暴力动画片,采用修正后的语义分类任务测量被试的攻击性认知水平并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1)相比于非暴力动画片组,观看暴力动画片组的幼儿存在更高的攻击性认知。(2)对于男生而言,观看暴力动画片的幼儿比观看非暴力动画片的幼儿存在更高的攻击性认知,而女生则不存在暴力组和中性动画片的组别差异。(3)对于高攻击性特质而言,观看暴力动画片的幼儿比观看非暴力动画片的幼儿存在更高的攻击性认知,而中等攻击性特质和低攻击性特质不存在显著组别差异。(4)5岁和6岁幼儿在观看暴力动画片后的攻击性认知水平不存在显著组别差异。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和特质攻击是暴力动画情境下调节5~6岁大班幼儿攻击性认知水平的重要个体变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