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采用句法空格切分和阴影切分范式对成语加工过程进行研究,尝试探讨成语语义的通达机制。实验1采用空格切分范式探讨不同的切分类型对成语意义识别的影响。为规避空格造成的长度差异,实验2采用阴影切分范式。研究发现,无论是空格还是阴影切分,内部分割均破坏了成语意义的整体性,使得意义的融合产生困难。同时,“2+2”切分模式并未促进成语的加工,反而延缓了对语料的理解,进一步证实成语语义格式塔本质。研究证实,成语以整体语义为加工单元,词素语义是整体语义融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谐音型歇后语是汉语特殊的语汇表达形式, 对其加工常常需要通达后一语节的同音线索来完成语音、语义隐喻映射。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探讨相对熟悉度和同音线索类型对谐音型歇后语加工的作用。实验1结果表明, 在高熟悉度条件下, 被试对语汇的加工策略取决于歇后语的同音线索类型。当后一语节为同音字时, 加工较为快速; 当后一语节为谐音字时, 通达歇后语隐喻意义的路径受阻。对熟悉度较高的谐音型歇后语进行加工, 语义通达表现出预存性; 在缺乏同音线索的条件下, 语料加工时间较长, 反应准确率较低, 支持概念隐喻模型和概念合成假说。而对熟悉度较低的歇后语进行加工, 被试更倾向于采用即时(on-line)策略, 支持概念合成理论和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假说。实验2结果表明, 呈现“错误同音”线索对歇后语的加工形成干扰, 不支持概念合成理论和基于心理模型的语用推理理论。总的结果表明, 相对熟悉度和同音线索类型影响谐音型歇后语的通达, 谐音歇后语加工需要同时激活语音和语义两条通道。  相似文献   
3.
不同语言的神经生理基础不同,文化和语言对脑组织的可塑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儿童、双语者和阅读障碍者语言加工的神经生理机制研究揭示,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个体负责语言加工的脑区的结构和功能不同。语言和文化塑造个体的脑组织。  相似文献   
4.
流行于我国宋元时代的吕洞宾故事经由禅僧传入日本,开始频繁出现在五山禅僧的作品之中,成为接受宋元文化的象征性符号。吕洞宾故事被军记物语《太平记》大篇幅引用,与日本本土历史故事形成互文性叙述,带有很强的批判性。吕洞宾故事也融入日本近世的浮世绘、读本小说、民间信仰之中,带有女性化、武士化的色彩,在日本本土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等级汉字是指由小汉字组成的大汉字。依据Navon的复合刺激范式,实验1选取“生物和非生物范畴”的汉字构建等级汉字,探索语义范畴是否一致对刺激认知的影响。实验2选取“意义相反或无关”的汉字组成等级汉字,采用真假字判断任务探索语义关系对刺激加工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等级汉字加工受大小汉字语义范畴关系和语义关系的影响,同时,任务类型影响汉字认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