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功课经是道教徒日诵修持的重要经典。即所谓“功课者,课自己之功,明自己之性,修自身之道”,是道教徒修持寻真的门户。课功能使道教徒修心炼性,合助道力及保养元和。《祖天师宝诰》是功课经中主要宝诰之一。 “本来南土。上溯蜀都。先获黄帝九鼎之丹书。后侍老君两度于玉局。千轴得修真之要。一时成吐纳之功。法篆全成。受盟威品而结璘诀。正邪两辨。奇福庭治而化成泉。得就大丹。道齐七政。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三天扶教。  相似文献   
2.
7月中旬,我怀着朝拜祖师效法行持、结交仙友栖集清虚的宿愿,踏上开往东北的列车,开始了暑假参访东北道观之行。千山,自隋唐以来,已成为我国的道教圣地,“南海八千路,辽东第一山。一石一泉皆化育,千华千顶孰雕锼。”古人对千山有这样的赞语。千山古称“千朵莲花山”,为“东北之明珠”。千山的幽雅、奇峭,引来历代的名人、隐士栖居于山川自然美景之中,修真养性,为后人留下了灵迹。而千山的道教在明、清时期极为鼎盛,素以“九宫、八观、十二茅庵”等著称。为秀美的千山风景更加增添了几多灵气。五龙宫是我参访的首站,为清代著名道士彭复光于乾隆三年(1738年)开基立观,屹立在千山中部五龙谷的最窄处,与诸寺庙遥相呼应,  相似文献   
3.
赤松山被司马承祯列为三十六洞天的“金华洞元之天”,对于道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安期生、黄初平大仙的出现,证验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崇仙古语。本文试图就黄大仙生平,对后人的影响,以及赤松山、赤松宫作一些略述。 一、黄初平生平与其道术  相似文献   
4.
1995年元月,京城已是寒冬之季,万物芸芸皆归根。经过两年的学习,我们即将毕业,回到各自的宫观,此时此刻,回忆两年中的学习,也可谓硕果累累。 首先,增强了爱国爱教的思想感情。 道教学院是学习道教知识的最高学府。经过两个春秋,不仅道教知识长进,对宫观管理也有了进一步认识,道教学院也是培养年青道教徒爱国爱教的学府。学院为了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辅导我们认真学习了《党的七十周年》,《邓小平文选》以及有关法律、政策等,并结合时事政治,电视新闻,使我们了解关心国家大事。从而,热爱祖国的感情加强了。学院还从实际出发,组织参观  相似文献   
5.
一、斋醮中“疏文”的重要性斋醮、章表、疏文是演道的一种形式。现存的斋醮有开坛、奏请、洒净、符水、诵经、神像开光、上疏奏表、存思、焚表;阴事的有:摄招、破狱、宝符等内容,可谓博大精深。疏文则为斋醮重中之重。“疏文”简单地说:“就是凡人祈求于神仙的文函”,它与人之  相似文献   
6.
内丹,道家之瑰宝。悟道、修道之硕果,直至成道,突破虚空为了道。而世人难窥其貌。 唐宋时期,道教内丹之学兴盛。崔希范是此际著名的炼丹家,其著《入药镜》阐述了内丹理论,成为著名的内丹著作。关于真人生平事迹无从考证,但在《修真十书》卷21《天元入药镜》卷首说:“余少游云水,曾遇至人论养生之术,修龙虎之要,须知山川福地,异境灵坛,苦历烟霞。  相似文献   
7.
2003年11月22日,岭南气爽怡人。广州市副市长王晓玲,在荔湾区等有关单位领导的陪同下,一行二十多人视察了仁威古庙,参观了仁威庙的精美雕刻,并要求对于新发现的明代石刻采取重点保护措施。王晓玲副市长一行,听取了对于道院、仁威庙广场的修建介绍,称赞仁威庙是该区的“定区神针”,希望以仁威庙为亮点,发扬道教的传统文化,带领信教群众一起奔向小康,为社会发展服务。最后鼓励大家做“与时俱进”的道教徒。广州市副市长王晓玲等视察仁威古庙@张诚道  相似文献   
8.
一马定华山     
一马定华山是宋代以后妇孺皆知的陈抟巧弈赵匡胤的故事,这段脍炙人口的仙话,伴随这座名山一直流传下来。西岳华山奇峰高耸,山势险要,山上有座供奉西岳大帝的古庙,不远处有一个仙洞,称之为“希夷洞”,洞中住着一位修道的仙翁,名叫陈抟,道号“希夷先生”,人们常称为‘陈抟老祖’。这一天,一位小道童奉陈抟老祖之命来到山下,见一红脸大汉昏迷不醒,道童用丹药救醒他后,引他来见老祖。而这红脸大汉正是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与道童不一会来到希夷洞前,见那洞前松柏参天,密密麻麻的枝叶遮蔽日光,甚为优美。一座白石台摆靠柏树旁,陈抟老祖与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