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外刊学论     
伯恩斯:“哲学与历史:普遍性和特殊性”,(Burns,R.M.,“Philosophy andHistory:The Universal versus the Particular”,Philosophies of History:FromEnlightenment to Postmodernity,Charpter1,Blackwell,2000)哲学对历史学有何影响?或历史学对哲学有何影响?如果你考察了这两门学科的早期发展史,你会认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很少。哲学始源于我们称之为前苏格拉底派的关于了解宇宙本质的努力。与早期的神话不同,他们通过理性的论证来检验他们的想法。在所有的著作中,他们都事先假定世界最终是理性的,而人类理智已经具备了发现宇宙的…  相似文献   
2.
法国1968年5月运动给予福柯行动的机会和思索的资源。他以这次运动为对象和参照,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权力理论和革命理论,回应了人们对“新哲学家”和“新政治”的呼唤。福柯以微观权力为对象,分析了现代社会的规训机制,试图以此探讨现代社会的反抗策略。对于革命,福柯始终怀有极大的热忱,但他在1968年5月运动中的行动表明,福柯在本质上是一个新的无政府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当赤裸的人面对作为"他者"的动物时,应该如何思考人与动物之间的伦理关系,这是德里达与一只猫"偶然相遇"时所迸发的一个命题,但却由此引发了关于"人的自传"的哲学沉思。通过对《圣经》进行富有创造力的解读,德里达分析了人对动物之权力的由来与逻辑,揭示了命名对于这种权力的奠基性作用,但同时,他也提出了解构这种权力的要素:时间性与目光。通过"人与兽"的哲思,德里达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提示我们"人性"的内在野蛮。  相似文献   
4.
论历史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的是历史哲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颇具意味的是,这里涉及的第一个基本名词———“历史”一词本身即具有语言上的多义性和含混性,它至少包含以下两层涵义:一是指人类过去生活的实在过程;二是指根据史料对过去进行叙述和解释的历史学。因此,美国的菲利普·巴格比主张用定冠词“the history”指称前者,意指过去本身;用不定冠词“a history”指称后者,意指关于过去的记录和知识。这一语义上的差别揭示了历史与历史学之间的紧张关系:历史是一个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过程,在历史的共时画面上,没有人能够以一种全知的视角书写历史;而作为叙述和…  相似文献   
5.
张羽佳 《哲学动态》2006,(10):28-31
政治立场是对哲学意义的最佳诠释。德里达关于政治、伦理及宗教的研究表明,解构不是虚无主义者的文字游戏,解构是严肃的,它回应着过去,也瞩望着未来。在解构的尽头,是对神圣性与绝对他者的守卫,是对责任和承诺的呼唤与应答。在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中,德里达并没有走向相对主义与怀疑主义,但却走向了“没有弥赛亚主义的弥赛亚性”,这使得他总能以一种超政治的观点去谈政治、以超伦理的观点去谈伦理,从而构成其政治与伦理学说所特有的风格。在《马克思的幽灵们》中,德里达正是以一种“准宗教”的情怀看待马克思及马克思的精神的。他把对正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与进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年哲学论坛部分成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与进路面对现时代,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出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总结、提炼能够指导当代中国实践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目前理论与现实面临的重大问题。基于此,一些中国学者重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口号,希望面向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生活实践,以一种新的理论姿态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参见李景源)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正确的学术探索方向,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当然,这项工作面临着巨大的理论困难,实…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政治性——马克思文本研究中的一个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羽佳 《现代哲学》2007,1(2):33-38
在马克思文本的翻译过程中,本土化的政治议题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视域。从传入之初,马克思思想就作为一种陌生化的思维冲击着中国旧有的语言体系,与其他国外思潮共同构成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基础。同时,翻译也是多种差异性共存的场域,其中既包括本土文化与陌生文化的相互冲撞,又包括多种话语方式的权力争夺。最后,面对马克思充满激情与卓越文采的原文,翻译不仅需要忠实原文的意图,更需要保持原文的风格,作为一种政治的修辞学,翻译其实是一种面对读者的再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8.
"事件"的概念引导我们对"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这一命题进行重新的思考与审视。长久以来,目的论的连续性图景构成人们思考这一命题的惯性思维,而对于从必然性中逸出的偶然性,人们并未在理论上给予充分的解释。本文结合本雅明、巴丢和德勒兹的哲学,借助"突变论"的理论成果,试图对黑格尔意义上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进行解构,以期在新的基础上使二者重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