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的跨地区验证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的结构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跨地区验证。使用修订后的问卷对内蒙古、陕西、山东、广东等四省区7所大学的1458名2007届毕业生进行调查,考察不同地区毕业生择业焦虑状况。结果表明:修订后的问卷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和跨地区普遍适用性;不同地区高校毕业生的择业焦虑在4个维度和问卷总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问卷的修订是有效的,可用于不同地区毕业生择业焦虑的测量和心理教育效果的评定;地区间的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差距可能是导致毕业生择业焦虑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的心理教育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组织择业心理辅导小组对毕业生择业焦虑进行干预,考察其心理教育效果.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以《高校毕业生择业焦虑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为测量工具.结果表明,实验组(n=18)与对照组(n=34)的后测结果差异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前后测结果差量之间有显著差异,对前测结果进行控制的协方差分析也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差异显著.说明研究所设计的小组心理辅导与行为治疗相结合的心理教育方案是帮助毕业生克服择业焦虑的有效方法,可用于毕业生择业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单一复述法考察了我国非冲突性、地位平等的蒙古族和汉族群体,在面对面传递彼此不同效价的民族刻板印象信息时的群体效应。实验1证明了蒙古族和汉族间表现出的并非“外群体贬损”,而是“外群体偏爱”。实验2通过考察人际敏感性和群际态度两个变量验证了蒙汉间外群体偏爱的真实性,但这一效应在群际态度消极的高敏感汉族中表现出了人为增益性;而且发现了蒙汉族际沟通中的不同信息传递模式,蒙古族同时着眼于积极和消极信息,而汉族更偏重于积极信息。由此可知,外群体并不一定引发贬损,群体性质兹事体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