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传统的内隐学习研究范式大多致力于意识与无意识加工的操作性分离。随着学习任务和测量手段的改进,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量化渐变比二元分离能更好地兼容实验数据。本文对认知领域中与二分和渐进两种取向相关的理论框架和实证研究进行介绍和评价,指出意识的二分与渐进假设是源自不同的概念定义层次的理论框架,即功能性概念和解释性概念,因而对现象学数据具有不同的解释效力。它们的共存提供了不同的研究视角,丰富了我们对内隐学习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张润来  刘电芝 《心理学报》2014,46(11):1649-1660
内隐学习研究致力于探讨学习活动的意识加工程度, 当前相关的研究逻辑从传统的意识二分观转向渐进意识假设。本研究通过对人工语法范式进行改造, 并借鉴加工分离程序的有关思想, 在学习阶段引入双重测量任务, 并根据双重任务成绩计算分离出相应学习时段的意识与无意识成分的贡献分数, 从而考察在内隐学习过程中两种加工成分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支持渐进意识假设, 在学习进程中, 无意识成分和意识成分都呈现出渐进发展的趋势; 而随学习的深入, 两种成分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 中后期意识加工快速增长, 无意识加工则保持平缓发展, 渐进意识系统整体呈现向外显学习推进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内隐序列学习意识理论有二分和渐进两种观点。意识的主观和客观行为测量来源于二分理论, 其研究却产生了渐进理论; 电生理和脑成像测量则存在严重的二分偏向。影响意识的三因素--反应刺激间隔(RSI)、人格开放性和新异刺激都是意识产生的原因, 其有关研究各自支持或反对两种意识理论, 进一步探索可能孕育出新的意识理论。鉴于二分理论无法解释中间意识, 反之渐进理论无法解释意识与无意识的脑区分离, 本文提出双系统渐进理论或可统合两者, 且可能促使大脑网络技术探索意识产生机制的多样性和竞争性等新研究的产生。此外, 所有测量方式的敏感性等级尚待确定, 影响意识三因素的交互作用也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