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发展中,文学理论逐步与大学教学结合在一起,其学科形态通过文学理论教材编写得以显现,并形成知识增长的基本方式.但为学科而生产教材,用教材彰显学科知识,这种做法存在着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1)使文学理论教材与教学对象分离,并加大文学理论空泛与脱离实际的感觉,造成接受困难;(2)导致文学理论学科知识板滞,难于实现理论创新.从教材建设角度考虑,应形成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分而治之的观念.针对文学理论知识、方法和思维相结合的学科特质和学习者的理论需求,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编写的教材主要应以知识型文学理论为主;为文艺学硕士研究生编写的教材主要应以方法型文学理论为主;为文艺学博士研究生编写的教材主要应以思维型文学理论为主.  相似文献   
2.
人性问题始终是麦金太尔学术研究的关切点。麦金太尔早期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从道德哲学的角度弥补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道德缺场",将对人性的解读与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以解决人之"异化"状态。通过剖析人性中需要与道德的分离情境,麦金太尔提出若要真正回归人之本身,就必须重视人的需求,将其与道德统一,以实现"人性复归"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共产主义提供了最佳的实践路径。概而观之,马克思主义与亚里士多德主义不仅是麦金太尔理解人性的基本立足点,更是其整个理论建构的致思逻辑。  相似文献   
3.
致力于人与自然的终极和解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思路与价值追求,也是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得以构建与形成的致思逻辑。通过对现实生态恶化的境况反思与"生态资本主义"的理论批判,萨卡分别从自然与人的双重层面得出增长极限与道德沦丧是致使生态日渐恶化的主要原因。此种情况下,唯有生态社会主义而不是生态资本主义才能改变这一弊端,基于自然由因的考虑致力于实现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基于人的维度发展"新人"以作为生态社会和谐发展的伦理保障。萨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承袭与时代发展,尽管其某些具体观点与措施存有争议,但整体上对于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