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张春龙 《学海》2003,(2):134-139
进城农民在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也是再社会化的过程,规范再社会化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影响进城农民规范再社会化的个体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性别、文化程度、年龄、进城时间、在城市的经济收入等,这些因素对三个层次规范(日常生活规范、工作规范、法律规范)再社会化的影响并不一样。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保证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实现共享,就必须正确的理解并处理好"共享与平均"、"共享与共富"、"共享与共建"、"共享与发展"的关系.通过对这些关系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共享"与"和谐"、"平均"、"共富"、"共建"、"发展"具有以下辩证关系:和谐处于核心的地位,是目标和前提;"共建"才能实现"发展",才会具有"共享"的内容;"共享"的过程就是"共富"的过程;只有"共富"才有"共建"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张春龙 《学海》2004,(3):202-203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1年11月,419页  近年来,三农问题(农民、农村、农业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关注三农问题,就必须首先关注农业生产力发展最为活跃的因素———农村劳动力,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转移,也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  相似文献   
4.
张春龙 《学海》2005,(3):96-100
进城务工人员是在我国社会转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流动性与分散性形成了他们较低的组织程度,而诸多因素又使他们组建工会和有效维权难度加大。而从进城务工人员的特征和工会的性质来看,将他们纳入工会组织已经是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进城务工人员的特殊性和工会现有组织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制度、两个体系的运行机制,能够从更大范围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工会组织,也能推动这项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