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日本古写经中的一系列新发现和新成果丰富了佛教文献学的内容,强化了东亚佛教的文献学研究基础,为佛教思想史研究提供了新材料、新视野。本文拟以日本"古写经研究所"的古写经研究为中心,对日本古写经研究的现状、成果以及若干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东亚古写经研究的前景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自1946年颁布宗教法人令,日本的宗教法历经十余次修订,但其一贯的原则都是宗教自由、政教分离,政府对宗教法人的自治权和自律权给予充分的尊重。在宗教界内部的管理方面,宗议会制度和责任役员制度体现了民主的原则和平等的原则,为战后宗教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由于宽松的政策环境和民主化管理,宗教在日本战后获得了很大发展。但1995年的奥姆真理教事件之后,日本政府对宗教法做出了重大修改,在尊重教团的自律性前提下强化了政府对宗教教团的管理,宗教团体的活动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友谊新篇成果丰硕──第五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侧记张文良1994年10月22日至23日,第五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以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五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办单位日本佛教大学和中国佛教界关...  相似文献   
4.
正众所周知,日本佛教与中国佛教在历史上有很深的渊源,都属于大乘佛教文化圈。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佛教走向近代化的道路,在教理教义、组织管理等诸方面皆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佛教界开始了现代化转型的进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佛教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观,成为日本民族当代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日本佛教战后现代化转型的历程,既有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经验,也曾面对种种挑战,其中,如何面对和处理庸俗商业化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小僧出生于一曹洞宗寺院,为家庭的长男。出家以后,一直想,既然身为出家人,总应该到一道场去参学,而且要去,就要到素称最严格的大本山永平寺去。昭和五十七年(1982)3月,26岁时,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永平寺一年的修行生活,给小增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的印象和回忆,以下即是一些生活片断及感想。地藏院3月11日午后2时,到达地藏院。门外张贴着告示,“入内,面壁静坐等候”。于是脱下草鞋,摘下个笠,解开绑腿,进了门。地藏院是云水僧歇脚之地,到永平寺之前,在此住~宿,做一应准备。按规定必须午后四时到达,我显然来早了。打坐…  相似文献   
6.
7.
韩国是我们的近邻,但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它曾经是一个遥远和神秘的国度。当今,随着中韩关系越来越密切,两国的民间交流空前活跃,韩国不仅在地理上而且在心理上都已经成为我们的邻居。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雨雪霏霏的冬日,笔者前去参访了位于湖北仙桃市的律宗道场——广长律院。这并不是一座知名度很高的寺院,即使在湖北省内甚至仙桃市,知道这座寺院的人也并不多。它原本由三昧寂光律师创建于明代,后在历史沧桑中屡废屡兴,最终在20世纪40年代彻底毁于日本的轰炸,只留下残砖破瓦掩映在蔓草荒烟之中。  相似文献   
9.
访韩掠影     
访韩掠影张文良997年9月28日至10月3日,笔者有幸作为“日中韩三国佛教文化交流之旅”的一员赴韩国访问。时间虽短,但从釜山到新大邱至汉城,沿途访问了大大小小十数座寺庙,还访问了设有佛学科的著名的东国大学、伽山佛教文化研究院,以及佛教电台、佛教电视台...  相似文献   
10.
佛教的净土法门,是指通过念佛、观想等方式,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得其力量加持,往生其所居净土,速证菩提。诸佛菩萨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摄受众生,据说是因为其弘深无边的悲愿力。诸佛菩萨在过去久远劫前,已发普度众生的誓愿,经累劫修行,其功德愿力至弘至深,所以能够普摄一切有缘众生。按净土类经典的说法,在诸佛菩萨中,阿弥陀佛誓愿最弘,愿力最大。无论何等极恶众生,一称其名号,均蒙其接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