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1987年,章志光教授被获准主持国家教委“七五”重点课题“学生品德形成的内外条件及动力系统”的研究工作。我自1988年加入到该课题之后开始从亲社会行为角度探讨学生道德行为的发展规律。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相似文献   
2.
回报谨慎对谈判过程和谈判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学  韩玉兰 《心理学报》2004,36(3):370-377
回报谨慎是人们害怕在人际关系中被他人利用的一种信念。研究考察了回报谨慎对谈判者的动机倾向、谈判行为及谈判结果的影响。184人组成92个两人小组参加了一项模拟商业谈判,谈判前研究者成功地进行了回报谨慎的操纵,谈判结束后,参加谈判的人完成谈判协议和谈判后问卷。研究者假设,低回报谨慎的谈判者比高回报谨慎的谈判者在谈判中更可能持有合作倾向、更多地与谈判对手分享信息,研究者还预测回报谨慎与谈判双方的联合收益以及谈判后对谈判对手的看法都有关系。研究结果支持了上述假设。研究对从事商业谈判的人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认知需要与战略决策过程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学  张文慧 《心理科学》2004,27(2):358-360
认知需要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是否愿意投入周密的心考以及能否从深入的思考中获得享受.它反映的是人的认知动机。由于企业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涉及诸多处理信息和思考问题的环节,认知需要必然在这一过程中起作用。本研究运用情境案例法探讨了在不确定环境下决策者的认知需要与其在战略决策过程中分析环境和判断战略导向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发现高认知需要者在决策过程中更倾向于关注环境、对环境做出积极判断、强调从长远和全面的角度去分析企业战略。  相似文献   
4.
决策者的认知特征对决策过程及企业战略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在不确定环境下,企业的最高决策者的个人特性和行为对于企业的战略决策起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探讨决策者的认知特征对于战略决策的过程以及最终形成的战略决策的影响。研究采用情境实验法,根据某企业的实际情形编写了一个商业案例,案例提供了决策者所需要的信息,并制造出高不确定的情境。148名来自大学管理学院的学生被要求对于该案例进行分析并填写有关量表。对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后得到如下结果:决策者的认知复杂性和认知需要与他们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周密分析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而且通过后者影响到对于环境中蕴含的机会的判断,并最终影响是否进入某项业务的决策。  相似文献   
5.
认知闭合需要、框架效应与决策偏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带有模糊性的决策情境中,决策者个人的认知特征会对其判断决策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实验的方法,考察了认知闭合需要和特征框架效应对个体决策偏好的影响。93名工商管理硕士(MBA)参与了实验,研究的结果支持了本研究的3个假设,即认知闭合需要与特征框架效应不仅对被试的决策偏好存在显著的影响,而且二者还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具体来说,研究发现,在模糊情境中:高认知闭合需要的被试偏好于立刻做出决策,而低认知闭合需要的被试偏好于暂缓做出决策;接收到正向框架信息的被试偏好于立刻做出决策,而接收到负向框架信息的被试偏好于暂缓做出决策;认知闭合需要与特征框架对被试的决策偏好还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研究结论为根据个体认知闭合需要的水平来选拔决策者、利用框架效应来影响个体的信息加工方式进而提高决策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组织心理学研究的情境化及多层次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学 《心理学报》2010,42(1):10-21
由于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特定的任务, 组织心理与一般情境中人的心理有所区别。由于组织情境下的心理与行为受到个体、群体、组织甚至社会几个层次上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组织心理研究者所建立理论要揭示这些情境变量与所研究的现象之间的联系。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组织研究中的情境化趋势, 举例说明情境化对于理论发展的贡献。随后, 本文阐述了组织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层次问题, 强调界定构念和理论层次的必要性, 并说明界定理论层次背后的逻辑。文章以群体层次的研究为例, 说明形成群体层次构念的方法以及测量群体层次构念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鉴于组织中个体层次的因变量会受到个体和更高层次变量的共同影响, 文章在最后部分介绍了组织心理学研究中的多层次理论。本文以近年来发表的组织心理学研究报告为例, 说明研究的情境化以及建立多层次理论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组织行为和领导力的研究特色和该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中可以看出, 在过去的10多年中, 中国学者在该领域中进步快速, 并蕴含巨大的潜力。随后, 比较了国际和国内学术界的研究话题和采用的方法, 指出国内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文章的第三部分介绍了当今组织行为和领导力领域在理论、方法和研究范式上的创新。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 文章指出了学者可以重点关注的领域。学者可以借鉴学术界已有的理论和方法, 选择恰当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探索。为此, 本文第三部分还介绍了几项近年来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 旨在启发学者关注中国社会的重要现象, 敏锐地发现适合本学科研究的问题, 并以严谨且有创造力的方式去开展研究, 进而对国际学术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自我监控是与人际互动密切相关的人格特质。在群体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自我监控不仅影响个体的人际交往质量,同时也作用于群体内部的互动;并且,自我监控的作用可能随着群体的发展而发生动态变化。为探究上述设想,本研究针对32个大学新生寝室进行了一学期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个体层面,个体自我监控水平促进群体成员对该个体的积极情感,并进而间接促进其在群体中的地位获取(个体地位和友谊网络中心度);在群体层面,群体自我监控水平促进群体成员间的凝聚力,并进而间接促进群体在合作中的绩效表现。此外,个体自我监控水平对他人积极情感的影响存在时间效应,具体而言,其正向效应随着群体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强。本研究揭示了自我监控对于个体和群体发生影响的机理,对于自我监控理论以及地位等相关领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认知闭合需要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闭合需要是个体稳定的认知特征,描述了个体在面对模糊情境时是否愿意系统处理信息的动机。已有研究表明,认知闭合需要对个体的信息处理过程和决策结果有显著的预测能力。总体上说,高认知闭合需要的个体更容易利用启发式进行思考,因此此类个体更容易受到过度归因、首因效应等的影响。虽然大多数的研究表明认知闭合需要是个体稳定的认知特质,但也有研究者发现环境因素如噪音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短时期内改变个体的认知闭合需要的水平。因此,在相关研究中,认知闭合需要既可以通过量表测量,也可以通过在实验中改变环境噪音和时间压力等方法来操纵。已有的关于认知闭合需要的研究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如何引导高认知闭合者克服匆忙做出决策的动机并采用分析式的方式处理信息和进行决策,目前的相关研究还很少;其次,已有的关于认知闭合的研究大都为实验室研究,因此这些研究的外部效度较低;第三,认知闭合需要在冲突研究领域的应用被忽略了。未来有必要针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研究  相似文献   
10.
韩玉兰  张志学  王敏 《心理学报》2010,42(2):288-303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谈判组的动机倾向、信息分享数量和质量、对优先考虑事项和利益一致事项的判断准确性和联合收益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分享质量在谈判过程中的重要性。采用一对一的买卖式谈判任务,由226名被试组成113个谈判组进行面对面的谈判。结果表明,动机倾向、信息分享数量和质量以及谈判双方对优先考虑事项的判断准确性都对联合收益有显著影响,而且信息分享质量比信息分享数量更有预测力。中介作用分析结果显示,信息分享质量在动机倾向和联合收益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对优先考虑事项的判断准确性在信息分享质量和联合收益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揭示了整合性谈判的整个过程,验证了信息分享质量在谈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