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组中国被试的归因在维度上相对位置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中国被试对十项归因(心境、技巧、知识、机会、努力、帮助、能力、任务、偏好和运气)在五个维度(基源性、稳定性、控制性、预见性和普遍性)上相对位置的评定。并与钱德拉等人(Cbandler & Spies,1984),用美国被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中国被试与美国被试评定的一致性达62%。此外,没有一项归因的评定是在维度的极端等极(1.0-2.0或6.0-7.0)。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程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效果作了对比。研究表明,程序教学可以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动机,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如果程序教材能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教材中尽量增加启发因素,那么程序教学对于思惟能力的培养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形声字心理词典中义符和音符线索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实验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法,用形声字的义符或音符作为启动刺激,对形声字心理词典中义符和音符线索的作用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义符线索比音符线索的作用更大;义符、音符对低频字的影响比对高频字的影响更大;当义符、音符与字义、字音一致和不一致时,又符线索和音符线索的作用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场依存性对于程序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必隐 《心理学报》1982,15(1):53-58
本实验研究了场依存性对于程序教学与常规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场独立性的学生来说,程序教学与常规教学效果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但随着场独立性水平的降低与学习内容困难程度的增大,程序教学的效果逐渐显著地超过常规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1前言词汇决定任务是字词识别研究中使用最多的实验任务之一。该任务要求被试区分真词和非词,并做出按键反应。为此,被试必须建立一个判断标准,以便在可接受的错误率下有快速的反应,而这个判断标准有可能随着刺激性质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的刺激情景下,被试可能采用不同的反应策略,建立不同的反应标准。本研究就是要探查中文词汇决定任务是否受被试反应策略的影响。由于我们在不同非词条件下,保证呈现相同的真词,相同的呈现时间和视觉质量,井要求同样的按键反应,所以,任何观察到的对相同真调的反应时或错误率的差异都应归因于被…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阅读动机与阅读时间、阅读成绩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53名初、高中学生的阅读动机、阅读时间及阅读成绩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阅读动机是多维度的,包括内部动机、外部动机、社会性动机与自我效能,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2.中学生阅读动机水平的高低与阅读时间、阅读成绩存在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内部动机对中学生阅读时间、阅读成绩的影响要大于其它因素的影响;3.中学生的阅读动机发展特点具有性别帮年级差异,趋势是初中生优于高中  相似文献   
7.
连绵词语音类似的启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快速启动范型考察了视觉连绵词加工中语音的自动激活.两个实验发现,无论是首字同音还是尾字同音启动都可以促进对连绵词的命名反应,且基本不受目标词熟悉性(词频高低)及真假词的影响.可以推断,至少在连绵词--这种单词素词的词汇通达中存在语音的自动激活,这种语音的激活可以说是前词的装配与词水平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焦建亭  张必隐 《心理科学》2005,28(5):1082-1086
本文用四个实验探讨了汉语句子理解中动词的隐含因果性特征对代词加工的影响。实验采用2×2被试内设计,方法为探测词法。结果表明,有些汉语动词的语义中存在着隐含因果性特征,它影响了主语和宾语的相对通达性。同时发现,汉语中的宾语引发动词的隐含因果性倾向比主语引发动词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体和喻体在隐喻句理解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菁  张必隐 《心理科学》2002,25(3):363-364
对隐喻句理解的心理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心理语言学家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标准隐喻句“A is B”是由本体(topic)和喻体(vehicle)这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因此对本体和喻体在隐喻理解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方式的研究是揭示隐喻句理解的心理机制的关键。不同的理论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两个实验表明音韵在词汇通达中存在一定的效果,可见在语音心理词典中语音类似的连接,除了以往研究存在字的较强的同音层以外,还存在较弱的音韵层。在词汇通达中音韵信息的自动激活、中文似乎要比拼音文字弱,其研究似乎支持双通道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