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们通过社会测量和心理测量的方法对中学生社交地位和心理健康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不受欢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受欢迎学生,前偏执症状明显重于后。2.受忽视学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症状明显重于受欢迎学生。3.中间型学生的抑郁、焦虑、偏执等症状明显重于受欢迎学生。4.受排斥学生的恐怖症状明显轻于受欢迎和中间型学生。  相似文献   
2.
张建英 《学海》2001,(1):140-141
关于资本 ,马克思曾指出 ,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 ,这就是增殖自身 ,资本增殖自身的本性促使它必然要进行无限的扩张。在国内 ,它要侵入一切经济领域 ,把更多的雇佣工人置于其剥削之下 ;在国外 ,它要侵入世界各国与地区 ,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置于其国际统治之下。因此 ,伴随着生产国际化的高度发展 ,资本国际化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成为帝国主义时代的基本经济特征之一。资本国际化使金融资本的势力范围从国内扩展到国外 ,成为剥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民特别是落后国家人民 ,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工具 ,因此 ,列宁指出 ,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压迫和…  相似文献   
3.
一、基于课标,分解作业的着力“点” 《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就应该寻找能够培养学生文字运用能力的“点”。借助“点”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凸显学生学习的能力,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依标扣本,我将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分解为如下几个“点儿”:  相似文献   
4.
公德与私德概念的辨析与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德与私德是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大课题.然而,目前国内外学界对公德与私德概念却未能形成一个较为一致的定义.本文在回顾与总结国内外学者有代表性定义的基础上,把道德行为必然具有的行为主体身份、行为目的的利益指向和行为发生的场域三个要素作为向度来划分公德与私德.指出公德主要是个人以社会成员身份与他人的交往中体现的德性,个人在公共场域的行为中体现的德性,个人在利他行为中体现的德性.私德主要是个人以私人身份与他人的交往中体现的德性,在私人领域行为中体现的德性,在利己行为中体现的德性.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同伴关系与社交技能、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综合运用社会测量和心理测量的方法,以高中生为被试,对同伴关系、社交技能、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显示:1.父亲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及社交回避与高中生的同伴拒绝显著相关,并对同伴拒绝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高中生的社交接纳与其同伴接纳显著相关并对后者有显著预测作用。2.高中生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其社交回避呈显著负相关并对后者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高中生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其社交接纳呈显著正相关并对后者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通过社交接纳和社交回避对高中生的同伴关系存在间接作用。4.就父母而言,父亲的教养态度与行为在高中生的社会性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