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道教神仙信仰与人们的社会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仙信仰是道教信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神仙信仰而期望得道成仙、长生不死,不仅是古代修道者终生不渝的追求目标,也为当时社会中许多不同身份的人所企盼和津津乐道。这种久远漫长的历史现象,既说明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出现并承传至今的宗教,与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华夏大地上的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教历史上的许多著名高道都高瞻远瞩,从道教的存在和发展的大局考虑,把参与当时社会活动作为弘道的主要内容。其所以如此,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道教从创立起,就以济世救人为己  相似文献   
3.
天柱山 ,又名天竺山 ,在陕西山阳县城东南约 40公里处 ,距西安约 2 40公里 ,是道教和佛教活动历史悠久的名山。清代中叶纂修的山阳地方志书中记述 ,从唐朝贞观初年到清朝顺治年间 ,慧圆、化藏、大机、无边、超古等佛教高僧均在天柱山一带弘扬佛法 ,天竺山之得名显然与此有关。道教在天柱山一带的活动 ,更是源远流长 ,本文主要记述以天柱山为中心的山阳地区道教的历史与现状。据清嘉庆元年刊本《山阳县志》记载 ,早在东晋时代 ,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葛洪即在本县境内的馒头山隐居修道。葛洪 ,字稚川 ,号抱朴子 ,丹阳句容 (今江苏境内 )人…  相似文献   
4.
神仙信仰是道教信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神仙信仰而期望得道成仙、长生不死,不仅是古代修道者终生不渝的追求目标,也为当时社会中许多不同身份的人所企盼和津津乐道。这种久远漫长的历史现象,既说明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出现并承传至今的宗教,与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华夏大地上的中华民族仰慕和崇奉神仙的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自古以来人们对人生多方面的美好向往与追求。因此,对道教的神仙信仰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加以研究,本文拟就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一些简要探讨。神仙信仰是指人们对神仙的相信、崇敬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港岛闻道     
1999年3月,笔者赴台湾出席“第三届海峡两岸道教学术研讨会”返回时,在香港停留了数日,受到香港信善玄宫罗紫彦、侯阙豪、陈观威等道长十分热情的接待。罗道长不顾高龄,陪同笔者参观了信善玄宫、信善紫玄观、青松观、蓬瀛仙馆、黄大仙等著名道观:侯阙豪道长是一位书法家,他的颜体榜书很有功底,特书写“道法自然”条幅赠我,既是道教名言,又是书法佳作,成为与侯道长友好交往有纪念意义的墨宝。在香港期间,罗紫彦道长联我拜会了在生活费内外享有盛誉的青松观创建人侯宝垣道长,侯道长已经88岁高龄,是香港道教联合会第十四届理事会…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说的道教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在文化的视野下来认识道教及其活动。在新世纪,道教文化的前景如何?宗教事务管理部门、道教界、学术界在新世纪中应重视哪些问题?这是关心道教文化事业的人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21世纪将是道教文化进一步发展的时期我国在20世纪前50年中,由于战乱频繁等诸多原因,我国道教文化基本处于衰微状态。新中国成立以后,道教界人士积极参与党和国家倡导的诸多爱国活动,道教文化亦呈现出新的景象。但是,从50年代后期起,“左”的思潮日趋严重,特别是 “文化大革命”期间,享誉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受了历史…  相似文献   
7.
8.
楼观台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在西安市所辖周至县境内,距西安约70公里。它南临秦岭与黑河,北望渭水,风景如画,素有“仙都”美誉。宋朝大文学家苏轼曾不止一次亲临其境,拜谒仙迹,并深为感慨地写下《仍书楼观》诗二首:(一)门前古碣卧斜阳,阅世如流事可伤。常有幽人悲晋惠,强修遗庙学秦皇。丹砂久窑井水赤,白术谁烧厨灶香。闻道仙人已先过,只疑田叟是庚桑。(二)鸟噪猿呼昼闭门,寂寥谁识古皇尊。青牛早已辞辕轭,白鹤时来访子孙。山近朔风吹积雪,天寒落日淡孤村。道人应怪游人众,汲尽阶前井水浑。一据道教典籍记载,楼观的创始人尹喜是周朝时著名…  相似文献   
9.
邱处机的一生,是一个从挫折到成功的过程。他早年修炼心性,曾因求道心切而不达。以后掌握了心真心空之旨,方取得悟道的境界。他在磻溪和龙门洞的读书经历,培养了他的深厚的学养。同时也结交了不少友人和信徒,因之能够在后来打开了全真道开拓发展的局面。特别是他抓住了金朝皇帝对全真道礼遇的机会,极力与金朝统治者周旋,得到了朝廷的支持,最终使全真道有了一个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