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主要探讨了陶弘景对旧天师道“黄赤之道”的改造。认为陶弘景对“黄赤之道”的改造主要采用了虚化策略、语言策略 ,以及情调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在各种疾病中传播广、危害大的传染病,尤其是人类所抗争的主要对象。在中国古代传染病往往被称为瘟或疫,“疫”是传染病的通称,“瘟”则指可以在禽畜动物与人之间相互感染的烈性传染病。后来人们把这些传染病、流行病统称为“瘟疫”。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尚医的宗教,在创教之初(如张陵、张角等人)就以疗治瘟疫的方式来传教,在后世抗击各种传染病的过程中,也曾积累了一些经验,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当前“非典”正在对广大人民的生命发生严重的威胁,防治“非典”成为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忆古及今,考察传统文化资源之一的道教的瘟疫观,对我们…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宗教的视角分析了欧洲右翼民粹主义崛起的因素。本文认为大量的外来移民和难民的涌入带来了欧洲宗教人口结构的变化,进而导致了欧洲公共空间伊斯兰教的可见性的出现并被视为欧洲身份的威胁;而圣战恐怖主义袭击的蔓延致使欧洲的社会敌视指数居高不下,欧洲多元宗教共存治理的失败更加深了欧洲社会的对立和仇视。本文认为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正是利用了欧洲社会中仇视和恐惧心理,以反移民和反伊斯兰教为政治动员的工具,迎合了部分选民的心理,故而在欧洲政坛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梳理了荷兰道教研究的传统。荷兰的道教研究与其殖民扩张、海上贸易的发展紧密相连,导致荷兰的道教研究跟福建和台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另外,荷兰莱顿大学乃是荷兰道教研究的摇篮,随着荷兰中国历史的讲座教授的设立、汉学院的成立和《通报》的兴办,荷兰汉学和道教研究的学术地位逐步得以确立,并成为欧洲汉学研究的重镇。正是这些硬件条件以及荷兰汉学的学术传统,使得荷兰道教研究的名家辈出。本文最后指出荷兰道教研究的老中青三代学者各有千秋,老一辈的学者以施舟人为代表,中年学者有田海,青年学者则有葛思康等人,学术薪火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5.
宗教都讲“真善美”,研究宗教应该从这三者的统一上来考察其文化内涵,但学界真正从其美学思想的角度研究宗教内在的文化特色者少,而道教美学研究正在起步。道教思想中反映出来的,以老、庄道家美学思想为基础的宗教美学思想意识,实际上是近二千年来中国人美学思想的一个特定的分支,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史不可忽视之重要部分,包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美学意识、美学观念,体现着中国人具有民族特色的“爱美之心”。同时,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明显保留了更多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道德经河上公章句》认为大“美”在“生”,而“生”即“道”;《南华经》认为“至道”才是“至美”;《太平经》有“出真文”,“除邪文巧伪”的美学观点;《抱朴子》有“非染弗丽,非和弗美”的推崇艺术美的说法;《化书》有“忘手笔而知书”和“师心”的艺术创作论;《本相经》有“随染即著”艺术美论等等,加上《玄珠录》、《坐忘论》、《水云集》、《悟真篇》、《初真戒说》……等道书所蕴藏的丰富美学观点,构成了一部从语言表达到思想内容都十分富于中国色彩的、富于发展性的宗教美学思想史。中国道教美学思想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别具特色,继道家美学思想之后,自汉代以来,同佛教一样,一直以宗教文化形态影响着中国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存思术是道教最具特色的修行法术.本文仔细归纳分析了道教存思术的各种类型,并总结了存思术的养生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