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亲属容隐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面对伦理和法律、维护伦理和遵守法律之间的两难,亲属容隐,是中华伦理、中华法系提供的两全之道。其实质的合法性、合理性,不仅在中国古代家庭本位的社会是充足的,而且至今仍然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儒墨义利论比较张国钧义利之辩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的重要问题,而同为先秦时期的“显学”的儒墨两家的义利观在义利范畴的发展上有其开创性的价值,因此对儒墨义利论进行比较,是很有意义的。儒墨二家所揭示的义利内涵有很大的差别,儒家的义利概念大致有公利和私利、道义和...  相似文献   
3.
探索人生、创造人生,不能忽略人生价值选择。因为它是横跨人生一切方面、纵贯人生全部的重要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人生是价值选择的过程。一、人生是不断选择的过程在任何情况下,人生都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是被决定的;又总是时时处处  相似文献   
4.
重视婚姻,是孟子家庭伦理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他说:“男女居窒,人之大伦也。”(《孟子·万章上》,以下凡引自《孟子》,只注篇名)“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公孙丑下》)可见孟子是把婚嫁和孝父、忠君都作为“人之大伦”来看待的。在婚姻问题上孟子主张:“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滕文公下》)但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他又敢于推开这种成见,例如,在出现“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万章上》)的情况时,就可以不告而娶。只要符  相似文献   
5.
儒墨义利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利论是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伦理学的大问题;义利之辨成为纵贯千年的讨论。德墨两家在先秦并列显学,“仅道尧舜,而取舍不同”(《韩非子·显学》),各自创立了系统的义利论,并且导致了延续几千年的义利之辨。对儒墨义利论作一番比较,当是很有意义的。下面就义利概念、义利关系、价值标准、根本目的四方面,对儒墨义利论略作比较分析。一、义利内涵德墨义利论的不同首先在于,两家从义利概念中揭示的内涵不同。儒家认为,义利在比较具体的意义上是指公利和私利,在比较抽象的意义上则指道义和功利。墨家则认为,义在根本上可以通约为利…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道家的义利观与儒家的义利论,在理论形态上是相反乃至截然对立的,但在精神实质上又是互补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儒道义利论的对立互补表现在功利与超功利、整体精神与个体精神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关于革命理想和信念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小平在革命和建设中,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十分重视,认为是革命和建设的精神动力。本文对此进行简要的论述。1以唯物辩证法认识理想和信念在方法论的意义上,邓小平以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认为,对革命传统要继续坚持和发...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治的三对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国钧 《学海》2005,(3):21-25
中国法治面对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比如 ,从目标和现实的关系看 ,法治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 ,但足以支持法治的历史资源缺乏、现实基础薄弱 ;从社会结构看 ,法治滥觞并发达于移民社会 ,但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是本土社会 ;从法治的推进看 ,司法独立的必然趋势要求高素质的法官共同体 ,但这方面还远不适应 ,等等 ,这些方面都是有矛盾的。本文仅就这三对矛盾略作分析 ,就教于方家。必然选择和现实基础 :理想和现实的矛盾2 0多年来 ,中国社会分化在主体、结构、功能、文化等维度上 ,社会流动在空间、社会地位等维度上 ,都不断地加速、加剧和…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主大义灭亲吗?其答案至少不是全称判断。比如,《春秋》记载鲁国诛庆父这个经典案例及其微言大义,就疑大义灭亲,而有亲属容隐制度萌芽。春秋鲁国宗室和朝臣庆父、叔牙、季友是三兄弟,叔牙、庆父先后弑君(也分别是弑兄杀弟),季友则立诛叔牙、缓诛庆父,力守君臣之义,同时尽可能悉心敦睦并力保延续与叔牙、庆父的兄弟伦理,曲尽亲亲之道。伦理亲情中血色淋漓,刀光剑影中维护伦理,其中蕴涵着求解伦理和政治法律关系两难、顾全伦理和政治法律关系的努力及其智慧。其直面问题、寻找成因、求解两难、所达目的等方面,都对大义灭亲审慎存疑,发育着亲属容隐制度。由此细化深化大义灭亲、亲属容隐研究,有助于凸显其两难,妥为调谐伦理和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伦理豁免,是在一定的伦理尤其是亲属关系(一定程度上包括朋友关系)中,在究竟是履行伦理的义务、还是履行法律的义务之间,人们陷入紧张冲突甚至两难的情况下,被法律赋予一定的特殊权利,得依法免除法定的义务、责任甚至罪责。中华伦理、中华法系以伦理豁免来解决伦理、法律的矛盾,有宝贵的理论和实践;其中蕴涵的基本价值是,通过维护伦理,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秩序。伦理豁免对今天解决伦理、法律之两难,仍是宝贵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