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该文利用鲁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资料,论证了这一地区文明起源形成的进程。将鲁北地区文明形成进程分为:文明形成的前夜——后李文化和北辛文化;文明形成时期——大汶口文化;初级文明社会方国时代——龙山文化;高级文明社会王国时代——岳石文化。  相似文献   
2.
益都地处泰沂山系北侧、弥河冲积平原前缘,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远古时期,大汶口、龙山文化的居民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早期文明,商周时期为纪国故地,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疆域,汉代为益都侯国、北海郡治,曹魏时期于此首置益都县,现为青州市府所在地。据传,青州之名始于夏禹。《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此为青州得名的最早记录。那  相似文献   
3.
浮山驿遗址是迄今为止淄博境内发现最早的古人类居住遗址,位于张店区傅家乡浮山驿村南约150米处,西南傍孝妇河,东约1.5公里是浮山,西北约500米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临淄通往西边的要道驿站遗址。遗址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所处地势较高,为河旁台地;南北长2800、宽2300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王树明  张光明 《管子学刊》2011,(2):121-128,131
本文根据桓台史家殷商文化遗址与高青陈庄发现周公东征设防薄姑的相对距离,位置及其遗物、遗迹有关情况推断,所谓桓台史家商代文化遗址,是周公东征设防陈庄一带,以继续威慑、监理东夷旧部中的主要敌对势力“薄姑”国的一个都址。又根据桓台史家发现族姓徽文方面的资料,并证以文献资料、金文资料推定,有商一代居住在桓台史家的“薄姑”国一族的本名,是一个与商代王室通婚、关系至为密切,为现代学者称其为亚其或箕([已其])的一族。至于亚其或箕([已其])的族,所以又有“薄姑”即矢镞“偻姑”一名,原因在于亚其或箕([已其])先民,以箭神、射神夷羿为宗神,有崇武、尚箭之风,或因此族有崇拜矢镞、弓箭类射具为神灵的习惯。也或因其与敌交锋临阵,有披挂矢镞、弓箭类射具的风习,故而得此别名、混称。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与人类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分子生物学知识和微生物知识,认为基因重组方式可能是人类进化的一种主要方式;并认为微生物能通过基因重组有效介导自身基因和各种生物基因流向人类;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转座作用可能是微生物介导的基因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高等生物是由低等生物进化而来的,而微生物是进化上最早最低级的生命体。据此,认为微生物可能在人类进化和物种进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可能是一种源泉的作用。其可能方式是  相似文献   
6.
史家遗址的发掘是近年山东商代考古,乃至全国商代考古的重要收获之一,发掘初步成果发布后,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极大关注。为使学界全面了解发掘情况,在正式发掘报告未出版前,有必要向学界公布发掘材料,以便使更多的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文中从四个方面对史家遗址发掘收获进行了阐述,即:史家遗址发掘典型层位及主要分期年代,史家遗址是始建于龙山文化末期的一处环壕聚落居址,岳石文化木构祭祀坑的性质位和甲骨文的发现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文献和考古学资料考证:诸城是舜之出生地,弥潍流域乃舜之部族早期之活动区域。舜之生卒年代,约在距今4200-4300年间左右,此约当考古学时代的龙山文化中晚期,已进入方国时期,舜是为夏族虞部落之方国首领,史称舜帝。虞舜部族在弥潍流域强大后,开始西迁。虞舜部族西迁依照考古学应满足年代上处于龙山文化时期和已发现的古城遗址两个条件,山东境内发现的由东向西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即寿光边线王→临淄桐林→桓台李寨、史家、唐山城组→邹平丁公→章丘城子崖→阳谷景阳岗)应为虞舜西迁所遗史迹。  相似文献   
8.
高青陈庄遗址的考古发掘是近年山东乃至全国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尤其是西周早期城址、大型祭坛、甲字形大墓、殉马和甲骨文(见图一至图七)的发现,填补了山东商周考古的空白。特别是18号墓出土的青铜簋,铸有11字铭文,且自铭"齐公",为首次发现,为确定该城址国别和性质提供了绝好的证明。所以这些发现为齐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9.
谈“齐之化”和“无文刀”张光明齐国地处我国东方,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代货币文化较早形成的重要地区。齐国先秦时期是铸行刀币的国家,它同我国北方地区的燕、赵、戎、中山诸国,共同形成了我国古代环渤海地区考古学文化中的以刀币为主的货币文化体系。齐...  相似文献   
10.
为配合基本建设,今年5月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和淄博市文物局联合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遗址位于淄川区寨里镇北沈马村西,发掘区处遗址北端,此处因村民取土已挖去近半,此次发掘面积1300平方米。发掘清理有墓葬、灰坑、沟、路面、窖穴、祭坑、房基、陶窑等遗迹,并出土有陶器、骨器、蚌器、石器、铜器等一大批文物及标本。通过初步整理认为此地是一处龙山文化、岳石文化聚落环豪城址,延至西周和战国时期。此次北部发掘区为西周至战国时期,战国时期仅发掘数座墓葬,多数遗址和遗物属西周前期;特别是出土的三类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