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部性"是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中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制度经济学家提出了"科斯定理".什么是"外部性",为什么外部性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伦理问题,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怎么看待"科斯定理"?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优秀女科技工作者人格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前言60年代以后国外一些有关创造性人格的研究开始专门突出女性,而国内有关女性创造性人格的实证研究至今甚为少见。综合国内外已有的相关文献,本研究拟对当代中国优秀女科技工作者的人格特征、性别气质以及个性倾向性进行考察,同时拟结合国内一项有关研究,初步揭示中国创造力强者的人格因素。2研究一2.1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当代中国科学家与发明家大辞典》中的女性为调查对象。提供有效答卷的43名被试平均年龄63岁,分布于19个省、市、自治区。调查工具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和贝姆性别角色量表。…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重任务的心理信息加工原理,提出一种可以更好地利用分离的双重任务操作绩效测量和计算操作者手脚协调能力的方法,并提出手-脚协调估计值K的计算方法。经手脚协调任务实验验证,手-脚协调估计值K可以较好地用于测量操作者的手脚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4.
后见之明偏差是一种人类认知自我中心。后见之明偏差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尤其是其应用价值更不容低估。研究1采用回忆型和假定型研究范式考察听觉领域是否存在后见之明偏差;研究2采用回忆型研究范式,从需要角度考察奖励性动机对去除听觉后见之明偏差的作用。研究发现:听觉领域存在后见之明偏差;两种研究范式的后见之明偏差不存在差异;奖励性动机并不能消除听觉后见之明偏差。  相似文献   
5.
规范精神科护士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知情同意的告知程序.结合精神专科特点,参考有关文献,征得精神科医疗护理专家的意见并审定,确立了分阶段告知的程序.采用的告知方式有口头告知、书面告知、健康教育、咨询与答疑、个体化讨论与指导.多样化的告知方式增加了告知力度,彰显了人文关怀.分段告知程序显示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对精神科护士履行告知义务具有指导性、实用性及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6.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使当代伦理学研究从对普遍化的道德原理和道德体系的知识论建构转向对以现代性问题为背景的现实生活世界的道德关切.在这种变革中,当代伦理学研究实现着从体系意识向问题意识的转变,引发了应用伦理学的勃兴和德性伦理传统的当代复兴,从而使伦理学的人学价值意蕴得以彰显.当代伦理学的发展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实现问题意识与理论意识的互动、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整合、道德共识与差异伦理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宗教工作是党和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有关的法律政策,正确对待和处理社会成员因宗教信仰而产生的社会问题,调整以宗教形式所显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团结信教和不信教群众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事业。和其它一切工作一样,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并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那么,宗教工作应该如何去服从、服务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作贡献呢?本文就此谈点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8.
9.
为考察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与服务双方满意度的关系,对分布于不同机构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及其来访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胜任特征总分与自身服务满意度、来访者满意度均呈正相关,与自身服务满意度相关达到显著水平。胜任特征高分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身服务满意度显著高于低分组自身服务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自身服务满意度显著相关的胜任特征条目,多数与知识、技能有关;与来访者满意度显著相关的胜任特征条目,均为来访者能感受到的与咨询关系建立有关的条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的社会福利是一种补缺型为主的社会福利,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这种补缺型的社会福利已无法满足人民对社会福利的需要。因此,在新时期从人民的需要出发,构建新型的社会福利体系,是中国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社会福利的价值理念及相关伦理原则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福利体系所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总结近年来的几种主要的福利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福利共享"理念。论文探讨了"福利共享"理念的内涵,福利共享的正当性、合理性理论和现实依据以及福利共享要拒斥的两种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