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成实论》的两重二谛理论,将空有问题安立在不同层次上,论述了修行中的次第。于此主要研究一下“二谛”这一重要观念在《成实论》中的特定形态和内容,以及在此架构中五阴、涅槃、四谛的空有问题,从而探讨此论两重二谛安立的原因,以及其对有部学说的扬弃和对大乘空观的靠近。  相似文献   
2.
从梵文来说,有大小两部不同的经典同名为Sukhāvatīvyūha(极乐庄严);汉文语境中,大小两部经典的古代汉译本都曾以《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之名流传于世,且大本《无量寿经》数十个汉文译本的经名多有不同;敦煌文献中有一部经典虽然题为《大乘无量寿经》,但是与净土三经之一的《无量寿经》内容截然不同。本文辨析不同经名之间的联系和层叠,厘清同名异经、异名同经等情况,揭示大乘经典经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诃梨跋摩所作之《成实论》由鸠摩罗什翻译至中国后,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据了独特的地位,一度形成以研习此论为主的成实师。此论最独特的思想之一即为针对修行的不同次第与方法,提出“灭三心”的主张。本文主要分析这一观念在《成实论》中的具体表述,对比与有部及大乘的不同观点,探讨由此引发的对于空观的辨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