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欧阳竟无在《唯识抉择谈·抉择体用谈用义》中给出三重四种体用观。第一重“粗言”体用,第二重“细别”体用,第三重“以相明体用”;其中第二重又区别“体中”与“用中”,提出两种体用观:这样就有四种体用观。其中,第一种照应了中国传统体用理论框架;第二种将“体用”与“唯识”联系起来;第三种“种子为体,现行为用”是欧阳的创见;但最能代表欧阳思想精神的是第三重也即第四种体用观,因为在这里欧阳其实已经扬弃了体用概念于“相”的思想中。正是出于对“相”的重视,欧阳不但越出,而且批判传统体用观,拒绝一往而谈“体用”。  相似文献   
2.
以《成唯识论》为代表的唯识学在成佛的可能性问题上有"种子本有与种子始起"的争论,虽然这个争论的理论结果在纯理论逻辑的探讨上尚有可商榷之处,但此争论本身若从价值与实践的角度观察,则不但对此理论本身的探讨有所助益,也可使佛学及其唯识学立足宗教实践的重现实意蕴得以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3.
梵论与佛教皆将“平等”视为与解脱有关之事,但可以辨别出二者平等观的五重差别:一、平等在解脱之路中位置的不同;二、本质下之平等与缘起中之平等的不同;三、淡化主体性与张扬主体性的不同;四、作为幻觉之不平等与作为事实之不平等的不同;五、通过放弃成就平等与通过行动成就平等的不同。这些都只是较为纯粹的理论性差别,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但不能因之否认纯粹理论性辨别的必要性。常峥嵘,哲学硕士,山西忻州师范学院政教部教师。  相似文献   
4.
<成唯识论>的"俱时因果"观念有深刻的哲学理由,它深层次地反思了人的因果和时间意识,告诉我们,不是生灭(或运动)在时间中才可能,反而时间与生灭共同是在对"现在"的"现证"基础上才被假立的;"现在"概念,在最根本的意义上,所指称的不是时间得以绵延的一个因素,不是相对于过去概念和未来概念的一个概念,而是比过去概念与未来概念更为根本的一个概念,它所指称的是有所显现的那种状况."现在"即"显现在前".  相似文献   
5.
辽代涿州一带"圆寂道场",于佛涅槃日,模拟佛陀涅槃及荼毗得舍利之场景,焚化画佛或纸佛而得舍利。它是在辽代舍利崇拜兴盛背景下,沿着舍利崇拜与佛像崇拜相结合的脉络,在舍利泛化趋势中,受密教重仪轨之逻辑的影响,而出现的舍利崇拜新形式。它借助有组织之佛社"螺钹邑"的推动,将一些辽代特盛的民俗,如螺钹乐、火葬、纸扎、烧饭、牲祭等,皆整合了进去,是佛教与民俗互动的典型一例。  相似文献   
6.
异熟概念之意指与果报不同,而有强烈的道德哲学意蕴.通过异熟概念的建立,唯识学认为道德善恶不同于价值而有绝对的意义,同时将道德善恶评判的范围严格限定在有记业上边,并阐明了道德对于现实生存状况的决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常峥嵘 《法音》2006,(2):24-27
《成唯识论》所表达的唯识思想中有一个“俱时因果”观念。也即是说,《成唯识论》认为因与果是同时存在的,这与常识和其它哲学理论有很大的不同。但本文认为,这种主张有其深刻的哲学理由,它深层次地反思了人的因果和时间意识,告诉我们,不是生灭(或运动)在时间中才可能,反而时间与生灭共同是在对“现在”的“现证”基础上才被假立的;“现在”概念,在最根本的意义上,所指称的不是时间得以绵延的一个因素,不是相对于过去概念和未来概念的一个概念,而是比过去概念与未来概念更为根本的一个概念,它所指称的是有所显现的那种状况。“现在”即“显…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无神论有天然的亲缘关系,科学的佛教研究也天然地应有无神论气质。然而气质需要熏陶,佛教石刻文献的整理集结有利于这种熏陶,佛教石刻文献有科学无神论价值。这是因为,集结起来的佛教石刻文献,有强烈的客观性,有可观的全面性,有深刻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为佛教名山,影响所及,见于石刻。搜集到五台山外五十二篇相关石刻文献,分"巡礼五台"、"出自五台"、"斋供五台"、"遥思五台"四类,提要列出,一者为五台山研究之助,二者本身即是五台山光彩的一次集中展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