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二三十年来,心理弹性(resilience)发展现象受到研究界日益广泛的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研究,这动摇了研究界长期笃信的压力/逆境对人的发展的功能影响的传统认识,促使人们从多重结果的角度审视压力/逆境之于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以积极的视角看待压力/逆境中人的发展.本文首先探讨了resilience的中文译法,接下来对心理弹性研究的缘起、沿革、成果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回顾,总结了该领域研究当前面离临的重要问题,尝试对心理弹性研究何去何从予以前瞻性探析.  相似文献   
2.
桑标  席居哲  左志宏  Wu Wei 《心理科学》2011,34(3):581-587
本研究探讨了心理弹性儿童与缺乏心理弹性儿童心理理论的差异及其心理弹性发展意蕴。对523名从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二年级中小学生利用多信源汇聚操作甄别法,通过逆境/压力综合评定与心理社会发展功能综合评定,甄别出心理弹性儿童99人和缺乏心理弹性儿童176人。对全部被试施测12类心理理论任务。在控制了阅读能力、性别和年龄所进行的多元协方差分析(MANCOVA)结果发现:心理弹性儿童在心理理论得分总体上显著高于缺乏心理弹性儿童;对12类任务分别进行协方差分析(ANCOVA)表明,两组儿童心理理论得分显著性差异主要体现在诸如假装、讽刺、说服、双重欺骗、误解等5类任务上,白谎任务上组间差异临界显著,其余任务组间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显著性水平。以年龄和性别为控制变量所进行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提示,心理理论与心理社会发展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最后较详细讨论了心理理论对心理弹性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心理韧性儿童的社会能力自我觉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居哲  左志宏  桑标 《心理学报》2011,43(9):1026-1037
旨在考察心理韧性儿童与缺乏心理韧性儿童相比社会能力自我觉知特点, 以探究社会能力自我觉知的心理韧性发展意蕴。利用量表法和内隐联结测验(IAT), 对经由汇聚操作法筛选出的99名心理韧性儿童和176名缺乏心理韧性儿童, 分别测量社会能力外显自我觉知与内隐自我觉知, 并从2个信息源多角度测量其实际社会能力。结果发现:心理韧性儿童比缺乏心理韧性儿童有更高水平的社会能力外显自我觉知, 社会能力自我觉知与心理社会发展功能总体上存在极其显著的正向关联; 心理韧性组儿童自我觉知的社会能力低于其实际社会能力但两者显著正相关, 缺乏心理韧性组儿童自我觉知的社会能力接近于其实际社会能力但两者不存在显著相关, 两组儿童自我觉知的社会能力与实际社会能力之差的差异极其显著; 心理韧性儿童在内隐社会能力自我觉知测验不相容任务与相容任务上反应时之差显著大于缺乏心理韧性儿童。这提示, 外显上谨慎一致的高水平社会能力自我觉知和内隐上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有能力或为心理韧性发展的主体性机制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单纯型数学困难与混合型数学困难小学儿童的抑制控制水平及特点,使用Stroop色词命名测验和颜色匹配反转作业,对各30名的单纯型困难、混合型困难和对照组小学儿童的优势反应抑制能力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发现:单纯型数学困难儿童抑制优势反应的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其对事物初次学习的能力与对照组相当;混合型数学困难儿童在对事物初次学习能力及对优势反应的抑制能力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其中对事物的初次学习能力也显著低于单纯型数学困难儿童。  相似文献   
5.
心理理论研究的毕生取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心理理论经典研究范式主要关注的是3~5岁年龄的儿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开始逐渐把眼光投向人的生命全程,表现在:开始考察4岁以前儿童有关心理理论的问题;尝试对自5岁直到老年期的心理理论发展情况进行探讨;提出了心理理论的毕生发展观。心理理论研究的毕生(life-span)取向已初露端倪,该取向将是今后心理理论领域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使用Crack the Code任务考察单纯型与混合型数学困难小学儿童的执行水平,结果发现:单纯型数学困难儿童在对认知资源要求较高的任务上的执行水平显著低于数学优良生,但在认知要求较低的任务上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混合型数学困难儿童执行水平最低,在两个难度水平执行任务上的表现均显著差于数学优良生、单纯型数学困难儿童.小学儿童执行水平年级差异似乎主要表现在认知负荷较高的任务上,1年级学生与3、5年级学生的执行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心理韧性者甄别诸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甄别心理韧性者是心理韧性研究的重要方法命题。自心理韧性研究领域发端至今,尽管出现了许多心理韧性者甄别方法,但遵循什么方法或基于什么方法依然是该领域的技术难题。本文将已有文献中心理韧性者甄别方法梳理概括为5个类别:简捷质性判别法、简明量化判定法、年龄发展任务法、汇聚操作评估法和心理量表评定法,就每类方法分别从技术内涵、操作要领、功能优劣等层面予以介评,并在对诸法简要比较的基础上,讨论了心理韧性者甄别的效力与效率权衡问题。  相似文献   
8.
左志宏  席居哲 《心理科学》2003,26(1):182-183
MagaretS.Mahler(1897-1985)是当代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她把早期婴儿自闭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和共生精神病(symbiotic.psychosis)这两种发现引入到正常婴幼儿自我发展的理论中,从母婴关系这一微观角度提出了婴幼儿自我发展的分化/个体化理论.为我们得以窥视人类婴幼儿自我的产生、最初但最重要的发展历程提供了崭新的视角,这对于深入了解婴幼儿自我发展的规律、抚养者(主要是母亲)如何协助婴幼儿自我健康发展、防止自我发展偏离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健康儿童与问题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志宏  席居哲  桑标 《心理科学》2004,27(6):1371-1375
本研究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分别运用差异模式、因素分析比较和结构模式比较三种方法,对健康组与问题组儿童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不但发现两组父母教养方式在诸多因子上存在显着差异,还发现两组父母的教养方式有着十分不同的结构模式特点。这对于深入认识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可能机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心理弹性儿童的压力/逆境认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理弹性儿童是如何看待其曾经历的或正在经历的严重压力/逆境的?解读这一问题或可促进对聚焦于儿童自身的心理弹性机制的探查。为考察心理弹性儿童压力/逆境认知特点,利用Visual FoxPro 8.0平台自编计算机程序和故事测验法,分别从压力/逆境的敏感程度、觉知到的压力/逆境严重程度、觉知到的压力/逆境影响持久程度和觉知到的压力/逆境可应对程度四个方面对心理弹性组儿童和缺乏心理弹性组儿童进行测量。结果发现:(1)心理弹性儿童的压力/逆境敏感程度高于缺乏心理弹性儿童,表现为前者在压力/逆境指标回忆量、压力/逆境再认敏感性指标和模糊情境下压力/逆境偏向性上的得分均比后者高,而且,前者的压力/逆境指标再认击中平均反应时比后者短,反应标准亦比后者宽松。(2)心理弹性儿童在觉知到的压力/逆境严重程度、影响持久程度和可应对程度上两亚类实验任务(你认为主人公如何看?和若你是主人公如何看?)上的得分与反应时,除设身处地的压力/逆境影响持久程度认知外,其余与缺乏心理弹性儿童之间差异均不显著,提示,心理弹性儿童所觉知到的严重压力/逆境影响远没有缺乏心理弹性儿童所认为的更为持久。文章探讨了儿童更为敏感的压力/逆境觉知和相对而言认为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