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笔画省略方式和声旁对形声字识别的影响。实验一采用命名任务考察了声旁和三种笔画省略方式(省前、略后、不省)对左右结构形声字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笔画顺序效应和声旁位置效应,并发现略后的笔画中有声旁,笔画顺序效应会消失。这说明声旁的作用抵消了笔画顺序效应,体现了声旁在形声字识别中的重要作用;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采用上下结构的形声字,实验结果表现出了相同的趋势,且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选取36名大学生,运用眼动技术,探讨不同结构类型文章在重复阅读时主题转换效应的变化特点。被试阅读的材料有两类:一是段落内部各个句子之间为平行关系(平行材料);一是每段第一个句子为该段落主题句(总分材料)。结果发现,两类材料在第一遍阅读过程中均出现了显著的主题转换效应,但在重复阅读时,主题转换效应消失,说明读者在第一遍阅读时已构建了文章的主题结构表征,并以此来指导后面的阅读。该结果支持共同策略假设理论,说明无论文章中是否存在标记,读者在阅读时都会构建一定完善的主题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3.
预期性是阅读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但关于预期性发生作用的加工阶段问题缺少实证考察和解释(Huettig, 2015)。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通过对预期性和词频、预期性和笔画数在词汇识别过程中是否存在交互作用进行考察,以探讨预期性效应对词汇识别产生影响的加工阶段。结果显示,预期性和词频、预期性和笔画数之间均不存在交互作用,由此表明,预期性、词频和笔画数均独立地对中文文本阅读中的词汇识别产生显著的影响,该结果符合E-Z读者模型的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采用眼动轨迹记录法并结合边界范式(Rayner, 1975),操纵单字词和双字复合词的首字为一致预视或假字预视,考察单字词和复合词预视加工的差异性。另外,通过在中文句子中加入词边界信息——词间阴影,以考察词间阴影对单字词和复合词预视加工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词的预视效应大于单字词,并且词间阴影对单字词和复合词的预视加工均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与印欧语系相比,中文阅读中更大更强的预视效应需从更深层次的语言和认知因素进行探讨。该结果更倾向于支持词切分和词汇识别模型。  相似文献   
5.
采用边界范式,以60名小学生为被试,探讨了小学生不同词语类型的预视效应。结果表明:(1)五年级学生表现出更高的阅读效率;(2)预视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出现明显的预视效应;(3)不同词语类型的预视效应差异不显著;(4)未出现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研究结果支持阅读眼动的序列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6.
字母转置效应是指颠倒单词的字母位置后,读者仍可识别目标词的现象,表明字母位置信息编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近年来,研究者通过对比不同形态结构词语的字母转置效应,探讨词语的认知加工方式。本研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结合边界范式考察了不同形态结构双字词的汉字位置信息编码。研究结果显示,偏正复合词的汉字转置效应小于并列复合词和单语素词,而并列复合词和单语素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与偏正复合词相比,单语素词和并列复合词的汉字位置信息编码更为灵活,表明词语的形态结构会对汉字位置信息编码产生不同的影响,支持了形态复杂词的双通路加工理论。  相似文献   
7.
采用眼动轨迹记录法结合边界呈现的实验范式, 当注视点越过特定位置时, 预视字则变为另一目标字, 从而保证预视字只呈现在副中央凹区域。实验1自变量为预视字频率, 预视字与目标字均与当前句子具有语义连贯性。实验发现, 当预视字是低频时, 中央凹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更短。实验2在预视字与当前句子语义不连贯的情况下进一步探讨预视字的字频对中央凹加工的效应。实验发现, 预视字是高频时, 中央凹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凝视时间更短。然而在以区域作为数据分析的单位时, 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仅在首次注视时间上呈现显著。上述结果表明, 副中央凹的词汇属性会对中央凹的加工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比较微弱, 该结果为阅读加工理论中的并行加工理论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书写和阅读是在文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者存在共享的神经网络。书写能影响阅读, 阅读不仅依靠视觉加工, 还依赖书写运动表征。不同书写方式对阅读的影响不同, 传统书写对阅读有促进作用, 电脑打字对阅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对汉字来说, 传统书写能加强汉字的正字法表征, 促进汉字阅读; 电脑打字对汉字阅读的影响尚无一致结论。未来研究可以考察传统书写与电脑打字神经机制的差异, 以及电脑打字对汉字认知加工的影响及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查理解单个他人心理与解读互动心理的差异机制, 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分别采用眼动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来测评个体解读中文四字成语中的单个他人心理和互动心理的加工过程。眼动实验发现, 单人成语第二个字的总阅读时间显著长于物理成语; 随后, 互动成语前三字的凝视时间显著长于单人和物理成语。脑电实验发现, 在成语呈现后500~700ms, 解读单人和互动成语诱发的额区晚期正成分(LPC)平均波幅显著大于解读物理成语; 之后在700~800ms, 解读互动成语诱发的额中区LPC平均波幅显著大于解读单人和物理成语。眼动注视模式和脑电证据共同印证了理解单个他人的心理与理解多人的互动心理存在时间和强度上的差异。相对于物理表征和单人心理的加工, 理解更为复杂的互动心理需要更长的加工时间和更强的神经活动。  相似文献   
10.
迟慧  闫国利  许晓露  夏萤  崔磊  白学军 《心理学报》2014,46(9):1242-1260
与拼音文字不同, 汉字是形义结合更紧密的文字, 因此语音信息在语义通达中的作用一直是汉语加工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形声字作为汉字的主体(80%), 其声旁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字的语音信息, 本文通过两项眼动研究考察了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形声字的声旁语音信息对形声字加工的影响。结果发现, 当声旁在右或声旁在下时, 省前与略后条件没有显著差异, 甚至出现差异的逆转, 也就是说当略后的笔画中包含声旁时, 亚词汇层面的声旁语音信息会影响到“笔画顺序效应”, 实验结果说明声旁的语音信息对形声字的加工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