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睡眠作为人类恢复和储存资源的重要生理过程,近年来得到组织行为领域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一个新兴研究热点。睡眠质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既包含与睡眠相关的定量成分,也包含个体对睡眠状况的主观评价。目前,研究发现,个体特征(年龄、个人家庭和情感特质)和工作特征(工作要求、控制和支持)可有效预测员工的睡眠质量,而睡眠质量又会影响员工的工作安全、身心健康、情感态度、工作绩效和道德行为。自我损耗理论是解释睡眠影响工作态度、行为的核心理论机制。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推进:从人与环境交互挖掘员工睡眠的影响因素,从恢复体验视角探索睡眠影响工作的边界条件,以及对比睡眠质量和数量的差异化影响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来自62个师门的411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研究生科研角色认同对科研创造力的影响,并构建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导师包容性领导、师门差错管理氛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科研角色认同对科研创造力产生显著正向影响;(2)导师包容性领导、师门差错管理氛围在科研角色认同与科研创造力关系中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3)导师包容性领导对师门差错管理氛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导师包容性领导的调节作用通过师门差错管理氛围的调节作用对研究生科研创造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尹奎  邢璐  汪佳 《心理科学》2018,(3):680-686
授权型领导契合了组织扁平化的时代背景,受到理论界与实践界的追捧。但授权型领导与任务绩效的关系存在矛盾性研究结论。基于自主性成本论,提出授权型领导通过自我决定感的曲线路径间接对任务绩效产生影响。通过对478对上下级配对数据的分析发现:授权型领导与任务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授权型领导正向影响员工自我决定感;员工自我决定感与任务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授权型领导通过自我决定感的曲线路径间接对任务绩效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尹奎  彭坚  张君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7):1056-1070
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路径将各个变量看作是相互依赖的一个系统, 基于多项特征(变量)将被试分为多个子群体, 分析子群体的前因与影响。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路径理解更加直观、更贴近实践, 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 LPA)是以个体为中心研究路径的典型分析技术。在总结归纳以个体与以变量为中心两种研究路径异同、LPA与传统以个体为中心的分析技术差异后, 系统梳理了LPA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应用主题, 并从研究主题选取、样本要求、理论使用、剖面数量确定等方面归纳了LPA应用的步骤与注意事项。最后, 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往对领导授权行为的研究大都以领导为中心, 探讨领导授权行为的有效性。随着追随理论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从员工视角探讨领导有效性。期望在组织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 员工授权期望是指员工形成的有关组织中的领导在权力授予方面应尽职责与义务的规范性认知。在系统梳理员工授权期望概念与测量的基础上, 分别从角色设定理论、领导分类理论、期望落差理论梳理了员工授权期望的作用效果与研究结论, 最后从基于内隐领导理论的变量测量、相关理论的机制探讨、追随理论的模型扩展、期望管理的前因探索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领导授权行为通常被视为一种积极的领导行为类型。组织中管理者在授权实施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管理者出于维护威权等目的, 不想赋予员工自主权或相应资源的现象大量存在。鉴于此,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索领导授权行为的影响因素, 但目前研究较为零散, 亟待整合。研究发现:(1)更多的学者强调领导授权行为并非一种稳定的领导风格, 而是领导对不同下属所采取的差异化授权行为; (2)领导授权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环境因素、领导者因素以及员工因素; (3)领导成员交换理论、信任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与授权风险视角是解释领导授权行为形成的重要理论/视角。此外, 基于情境领导理论、CIP领导模型(魅力型-意识形态型-务实型)以及追随理论, 提出了领导授权行为影响因素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回顾大学生社会网络的内涵、维度与测量的基础上, 从家庭与个体方面厘清大学生社会网络的影响因素, 其中个体因素可进一步划分为人口统计学特征、内隐特质以及外显行为方式等因素; 同时, 基于影响效果的时空特点, 从近端与远端两个视角概括了大学生社会网络对其校内态度、行为以及毕业后就业、创业影响的过程机制。未来可以从大学生社会网络维护策略、网络动态性演变等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领导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两大研究热点,以往研究大都孤立探讨一方的影响效果,近年两者有融合趋势。在对前沿实证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归纳探讨了领导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类型:因果效应、联合效应、强化效应和替代效应,并从变量层次、效标变量属性、社会文化角度分析了不同效应类型的适用情境,最后,从细化领导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内在关系、构建统一指导性框架、探讨两者之间关系类型的边界条件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探讨挑战性压力源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促进创新。将领导-成员交换与辱虐管理作为工作资源,辱虐管理作为影响领导-成员交换是否可以被视为工作资源的情境因素,挑战性压力源作为工作要求,检验了领导-成员交换、辱虐管理对挑战性压力源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的三维调节作用。基于两个领导-下属配对样本的分析结果表明:挑战性压力源、领导-成员交换和辱虐管理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显著三维交互作用,即领导-成员交换水平高、辱虐管理水平低时,挑战性压力源与员工创新行为正相关,在其他条件下,挑战性压力源与创新行为不相关或者负相关。本研究验证了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在解释挑战性压力源与创新行为之间关系的有效性,说明资源在挑战性压力源激发员工创新行为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以往管理学研究过度简化了概念间的关系,认为某一因素或实践所带来的收益能够"多多益善"。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过犹不及"效应(即倒U型关系)逐渐引起研究者关注。通过分析近5年(2013~2017)组织行为学领域中的44篇文献,本文首先将"过犹不及"研究主题归纳为相对稳定的个体特征、积极的工作感受与体验、工作情境和任务特征及群体构成特征四个主要类型。其次,将"过犹不及"的产生原因总结为"收益与损失的叠加效应"与"动机与能力(或机会)的交互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单一机制变化"和"机制联动变化"两类调节变量作用机制。最后,对未来研究提出以下建议:(1)拓展研究主题、丰富研究层次,(2)理清"过犹不及"效应的背后机制,(3)结合情境因素探讨临界点位置,(4)明确"过犹不及"调节作用的理论基础,(5)完善抽样与研究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