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现行的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为了说明不同的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种社会层次理论:二层次说,即社会存在一社会意识;三层次说,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四层次说,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政治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这几种社会层次理论,对于人们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现象确实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并且它们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都能找到根据.但是,笔者认为他们都还有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从一国范围看,它们都把家庭、婚姻、民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体育等的交往和  相似文献   
2.
从1923年卢卡奇批评恩格斯哲学到现在已有近百年历史,其间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讨论的话题之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主导性判断是二者之间确有重大区别。这样的事实表明一般性问题的客观存在:整体意义的恩格斯哲学何谓?此为以往讨论忽略的问题。恩格斯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且成体系,形成过程、基本内容和思想来源三者皆可为证。这一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如下几点:第一,设定哲学本体为物质,指称对象是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第二,研究本体的哲学分析框架是精神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第三,人对本体的反映是外在经验,理论表现形式为实证科学即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第四,对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的哲学性抽象是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二者皆具辩证性质;第五,对外在经验的提炼概括是内在经验即形式逻辑和辩证法,此为基于实证科学而来的哲学,凌驾于实证科学之上的哲学为多余。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存在诸多理论问题需要研究,这是完善恩格斯哲学体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的卢卡奇研究出现了极其可喜的局面。它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对卢卡奇的重新评价我国对卢卡奇的重新评价,在哲学、文学和美学等方面都有所反映。从哲学方面看,这一点体现得最为明显。我们在60年代向国内译介卢卡奇的哲学著作时,说他是“国际上著名的老牌修正主义者”,现在,承认他是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是卓越的、富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例如,王玖兴等在《理性的毁灭》一书的《译者引言》中  相似文献   
4.
西方主流经济学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科学有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在数学中找到了中意 的表达方式后,经济学与科学的关系更密切,科学的"血统"似乎更纯正。实际情况并 非如此。西方主流经济学只与一门自然科学有真正的"血缘"关系,这就是达尔文生物 学进化论。 一、达尔文生物学进化论中相关内容的基本思路 西方主流经济学进而经济个人主义思想的逻辑前提之一是人性自私论,即经济人假 设。但它毕竟是哲学命题,这一命题的要害是其功能的发挥,而不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 描述。达尔文生物学进化论的立论逻辑前提同样是自私论,不过,它不是人性自私论,  相似文献   
5.
逻辑与历史有机统一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文献中客观存在并运用的叙述方法。20世纪后半叶以来,这一方法受到了挑战:国内学者的误解和否认,国外学者的否认、反对和批判。这样的理论情势要求我们回归马克思文献,把真相还原出来。马克思对这一方法的表述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种表述形式与恩格斯对这一方法的概括即"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有所区别,但内容一致。这一方法中的"逻辑"指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逻辑,具体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逻辑、组织逻辑、技术逻辑、法权逻辑、人学逻辑和历史逻辑。这一方法中的"历史"指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具体表现为两个层面,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般层面的历史及其具体化,如产业史、劳动立法史和雇佣劳动形成史等。这一方法的神妙之处在于,展叙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逻辑是"艺术的整体",但它源自和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际发生的历史,是这一历史的科学反映和理论表达。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我们出于自身的需要研究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必然要遇到的问题是:什么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 当我们用不加引号的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时,实际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价值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确立熔经济学与哲学为一体的经济价值观范畴。全文论述四个问题 :经济价值观的概念界说及有关问题 ;经济价值观的评价及其标准 ;经济价值观的作用 ;经济价值观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卢卡奇(Gyrgy Lukacs,1885——1971),一生写了大量哲学论著,从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度注意和认真研究哲学(史)方法论问题。《理性的毁灭》一书,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将要论述的《理性的毁灭》一书中的哲学(史)方法论思想,有一个形成和发展过程。1930年,当时任苏共中央马列研究院院长的梁赞诺夫,让卢卡奇看了尚未正式发表的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他读罢激动不已,以致于使他与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关系发生  相似文献   
9.
《巴黎手稿》纯哲学语境的解读产生了双重误解结果,一是文献语境,二是与后继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对象、研究手段和写作目的使然,马克思《巴黎手稿》语境是经济哲学语境而非纯哲学语境,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是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论,异化劳动理论和人道主义思想只是这一哲学分析框架的延伸性成果。基于这一哲学分析框架而来的理论成果是:政治经济学人学前提论、人化自然论、劳动哲学本体论和主体历史观。它们与马克思狭义政治经济学之间是互为内生变量关系,作为理论“基因”一再出现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等后继文献中。《巴黎手稿》是马克思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第一部文献,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构成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皆然的三点一线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