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为威  黄建平  宛小昂 《心理学报》2019,51(11):1219-1228
人们通过整合自身运动信息进行的空间巡航称为路径整合。本研究采用头盔式虚拟现实和分段式虚拟迷宫, 探究个体的预期如何影响其路径整合的准确性。任务要求被试从包含4个或8个路段的外出路径的起点出发, 行经所有路段后到达外出路径的终点, 再从终点直接返回起点。三组被试在实验前接受不同的指导语, 并因此对正确返航距离产生不同的预期。实验结果表明, 个体返回起点的行为反应受到外出路径特点的影响, 而且反应的准确性在实际情形违背预期时比符合预期时更低。这样的研究结果表明, 预期作为一种非感知觉因素而影响人们进行路径整合, 体现了人类路径整合的高度适应性和策略性。  相似文献   
2.
空间选择性注意在上下视野间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研究空间选择性注意在上下视野间的转移及其是否受知觉空间的影响。实验采用Posner的位置线索化实验范式和两种深度线索背景,测量分辨任务的反应时(RTs)。实验发现:线索有效时的反应时比线索无效时的反应时短,而且线索对上视野刺激的反应时的影响较大。知觉空间中的深度线索对于注意在上下视野中转移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结果表明,空间选择性注意在上下视野转移存在不对称性,并且主要由物理空间决定。  相似文献   
3.
虚拟空间的特点之一是具有不连续性, 即在无连接型建筑单元的情况下各个单体间可直接通达的特性。本研究对人在不连续的虚拟空间中的再定向能力进行了探究, 将人类空间再定向能力的研究从现实空间延伸到了虚拟空间, 并研究了人在不同虚拟现实设备中的行为表现差异。结果表明, 人在不连续的虚拟空间中能完成再定向任务, 而虚拟空间中建筑单元的几何信息对人在不连续虚拟空间中的再定向表现无显著影响, 但被试在桌面式虚拟现实中的成绩显著高于在头盔式虚拟现实中的成绩。这些结果表明了人对不连续的虚拟空间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用中国人个性量表(CPAI)预测国有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绩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中国人个性量表 (CPAI)测量了某国有企业的 3 8名中高级管理人员 ,并获得了他们最近的上司评定绩效资料。相关分析表明 ,CPAI的和谐维度与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多个指标有正相关 ,CPAI的领导维度与沟通能力有正相关。与假设相反 ,老实 -圆滑和务实与沟通能力有负相关 ;越外控的员工 ,其合作态度的评价越高。这可能表明了国企管理的某些特点对人格—绩效关系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一些被西方心理学家忽视的人格维度对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彭宇彬  宛小昂 《心理学报》2022,54(7):736-747
人们常将特定的颜色与风味联系起来形成色味联结, 而且颜色线索会影响风味感知, 这体现了视觉信息对味觉信息加工的跨通道影响。本研究通过两个行为实验, 考察了味觉信息是否也会影响视觉搜索。实验任务要求被试品尝饮品后对形状靶子进行视觉搜索, 并且操纵了味觉刺激的提示性以及靶子颜色与风味之间的关联性。实验1的结果表明, 当风味线索提示的靶子颜色是与风味关联的颜色时可以加快视觉搜索。但如果与该风味关联的颜色出现在干扰项上, 风味线索则无法促进视觉搜索。其后, 我们在实验2中排除了语义启动的混淆, 也发现了与实验1一致的结果。本研究的结果表明, 风味线索会引发对关联颜色的注意偏向, 证实了味觉刺激对视觉注意的跨通道影响, 为色味交互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揭示了跨通道影响可能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6.
变化盲视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变化盲视指观察者不能探测到客体或情境中的变化 ,是近十年以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变化盲视可发生在各种实验条件下。例如 ,在扫视、眨眼、电影镜头切换时发生的变化以及真实情景的交互作用中发生的变化 ,观察者都有可能探测不到。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对于变化盲视的研究成果 ,包括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和对这个现象的解释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头盔式虚拟现实与返回起点或路标的路径完成任务, 通过指导语来调控被试对于返回位置的预知, 检验目标预知对人类路径整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对于返回起点这一目标的预知可以使被试有效地忽略由于路标出现或路标数量增加而导致的干扰, 而对于返回路标这一目标的预知程度越高, 可以促使被试做出更准确的反应。这样的结果体现了目标预知作为一种非感知觉因素对于人类路径整合的影响, 也体现了人类路径整合的策略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牟兵兵  宛小昂 《心理学报》2014,46(11):1603-1612
干扰项预习效应是视觉搜索的试次间效应, 反映了过去不成功的搜索经验对注意的抑制。本研究中, 被试对情绪材料进行视觉搜索时, 同一个画面中的刺激的情绪效价可能一致, 也可能存在一个效价与众不同的靶子。实验任务是要求被试找到该靶子, 并对它的非情绪特征进行辨别反应。本研究包括3个实验, 分别采用情绪面孔的照片、情绪性动物图片、情绪性动物示意图, 均发现了情绪干扰项预习效应。也就是说, 当先呈现无靶子的试次再呈现有靶子的试次, 且有靶子的试次中干扰项的效价与之前无靶子试次中的刺激的效价一致时, 被试的反应要比靶子的效价与之前无靶子试次中刺激效价一致时更快。这些结果表明, 选择性注意系统可以利用以往的情绪信息引导注意的分配, 使当前注意偏离那些曾经搜索过但没有找到靶子的情绪特征, 而且这些情绪信息可能是由人脸表达的, 也可能是由于人以外的因素表达的。这些结果体现了情绪与认知的交互作用, 尤其是个体对情绪的已有经验对视觉选择注意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路径整合是指巡航者对与自身运动有关的信息进行整合来完成巡航任务的过程。这些与自身运动有关的信息可以是内源性的,如前庭感觉、本体感觉、动作指令的信息;也可以是外源性的,如视觉流。路径整合在许多物种中存在。人类路径整合的行为实验表明,以自我为参照系的空间表征和以环境为参照系的空间表征都有可能支持路径整合。神经科学的研究则表明,海马、内嗅皮层等内侧颞叶区域和以楔前叶等顶叶区域都与人类路径整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路径整合指通过自身运动信息对自身位置进行更新的过程。本研究使用头盔式虚拟现实系统和分段式迷宫, 在两个实验中检验在同样布局的外出路径上重复地进行路径完成任务是否会改善被试的反应表现。实验1中的外出路径具有相对较简单的空间布局, 实验结果表明, 男性和女性被试均在反应时、位置误差、角度误差上表现出了学习效应, 即第二次在同样空间布局的外出路径上进行路径完成任务时的表现比第一次有了显著的改善。实验2中的外出路径具有更复杂多样化的空间布局, 而实验结果表明, 男性和女性被试均在反应时和比例位置误差上表现出了学习效应, 但是路径更复杂时要求更多次数的重复才可以提高路径整合成绩。这些研究结果为路径整合能力训练的可行性提供了初步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