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6 毫秒
1
1.
季靖  杨桂芳  刘志方  潘运 《心理学探新》2012,32(3):236-239,251
该研究通过记录读者自然阅读中的眼动过程,对比考察了中文阅读中基于字和词的跳读与返回抑制事件。结果发现:(1)跳读事件并不影响眼跳前注视的持续时间,说明阅读过程中的眼跳计划被同时制定;(2)在一定范围内,眼跳幅度越大,跳读后注视的持续时间越长,这反映了基本的预视效应;(3)中文阅读中存在返回抑制现象,但这个现象产生的基本依据是低级的空间线索,而非词汇语义单元。  相似文献   
2.
采用眼动随动显示技术, 通过分析动态协助或干扰词切分对阅读过程的影响, 考察汉语阅读过程中词切分的位置与数量。包括两项实验:实验一通过改变注视点附近词语的颜色来促进词汇的加工进程, 发现协助词n+1切分可改变被试的眼动模式, 说明至少加工词n+1可导致词切分效果; 实验二以类似方法干扰相应的词汇加工进程, 发现在某些实验条件下被试的眼动模式朝相反方向变化, 表明实验一结果并非由外源注意转移引起。综合分析两个实验中各种条件下首次注视概率分布、再注视时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单一注视时间的差异, 得出以下结论:在汉语阅读中存在两种词切分现象, 一种由加工词n+1引起, 另一种由加工词n引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