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愿性工作行为是角色规范之外的自发性行为, 它包括两大类型:一是以组织公民行为、建言行为、周边绩效等为代表的角色外行为; 二是以反生产行为、沉默行为、越轨行为等为代表的负面组织行为。自愿性工作行为的产生是个体与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组织公民行为-反生产行为”与“建言-沉默”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相反, 在一定条件下且可以互相转化, 本研究将特定类目的转化过程推论至总体, 并用情感事件理论、道德补偿原理及经济理性分析对该推论进行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2.
组织中的建设性偏差是组织成员为了提升组织或组织利益相关者的福祉,有意采取的违背组织重要规范的行为。文章介绍了组织中建设性偏差的概念、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及测量方法;从多个层面系统梳理了建设性偏差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并且分析了建设性偏差对组织和个体的影响结果。文章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应构建建设性偏差的本土化结构与测量工具,探索多层次多视角的行为产生机制,重视对员工建设性偏差频率和强度的"度"的拿捏,以及关注中国背景下的建设性偏差研究。。  相似文献   
3.
情绪智力是知觉、使用、理解与管理情绪的一组能力。既有研究常将情绪智力与其亲社会性联系起来, 却忽视了它可能存在的负面效应。工作场所中情绪智力的负面效应体现为对内有损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 对外导致情绪操控和消极行为, 其内在机制可结合自我损耗效应与情绪智力策略模型进行探讨。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情绪智力负面效应的内在心理机制和特定情境机制, 以及开展群体层次的情绪智力负面效应研究。  相似文献   
4.
组织惯例能为企业发展提供稳定性和效率,但有时也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变得无价值,甚至老化过时。建设性偏差正是一种来自员工的、自下而上的组织惯例创新与变革的推动力量,但规范挑战的本质使得建设性偏差很难在个体层面展开或是发挥作用。有鉴于此,本项目聚焦于团队建设性偏差,在编制相关行为量表与事件清单的基础上,结合事件系统理论与团队认知-情感的双重过程视角深入探讨团队建设性偏差的形成与影响过程,包括:分析组织惯例僵化背景下团队建设性偏差的形成过程;探索团队建设性偏差与组织惯例更新的倒U形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不仅是对以往建设性偏差研究的推进,而且还能为探究组织惯例演化的黑箱过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