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11月21日—22日,由甘肃省政协、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老子文化国际论坛”在甘肃省兰州市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奥地利、意大利、韩国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学者及媒体记者出席了这次盛会。与会学者紧密围绕“老子哲学与我们———自然·科学·和谐”这一会议主题,对老子哲学的文化价值、老子与现代社会、老子智慧与世界和谐、老子的生态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海外的老学研究、老子在甘肃、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等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2.
开通冥路科仪,是南台湾灵宝道派演行拔度济幽法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田野调查中所掌握的科仪文本及影像材料,并结合明代《道藏》中相关内容,对本场科仪的文本、科介、文检、法器等内容加以介绍和考证。首先,收集和整理了台南地区较为知名的多家灵宝道坛所使用的科仪底本,并斟酌异同、权衡优劣,厘定出一份较权威的《无上拔度开通冥路科仪》文本,进而援引历代道书文献,考镜源流,指出台南道士圈中世代传承的科仪文本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传统。其次,通过分析科介表演加强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诠释。台南灵宝派道士敷演开通冥路科仪时穿插了不少的肢体动作,它们分散于唱曲念白之间,是对科仪文本的补充、深化和完善,也是全场科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古人相信,不良乐律会使人体罹患疾病。《论衡·纪妖篇》载师旷鼓琴的故事就表达了这一观念,谓:“师旷不得已而鼓之。一奏之,有云从西北起;再奏之,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破俎豆,堕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伏于廊室。……平公之身遂癃病”①。反之,优美而又合乎韵律的音乐则能使  相似文献   
4.
5.
王醮仪式是明清以降闽台地区十分盛行的一种宗教民俗活动,其含义就是将代表瘟疫和灾厄的瘟神(王爷)迎请来祭祀礼遇一番后,再将其连同交通工具“王船”一起送离出境,故世人又称为“送王船”。推究此仪式之渊源,当与古老的龙舟竞渡及“厉祭”传统有着直接关联,两宋时期江淮及两湖流域民众中流行的“祀瘟神”与“送瘟船”习俗则可视为其雏形。明清闽台方志文献中大量涉及了有关“出海”、“王醮”的内容,借助这些史料可大致梳理出王醮仪式的缘起、沿革及流布等情况,并对闽台二地的差异及特点展开比较和分析。 姜守诚,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6.
"送王船"是闽台地区十分流行的一项民俗活动,其原型可追溯到古老的"龙舟竞渡"传统。本文据明代杨嗣昌撰《武陵竞渡略》所描述的武陵地区端午泛舟的场景流程及禁忌风俗,考证分析了明清以来闽台地区"送王船"习俗中尚且保留了龙舟竞渡之遗存。实际上,古时端午竞渡的本意亦系为了驱除瘟疫,这与闽台地区流行的"送王船"是异曲同工的。  相似文献   
7.
打城科仪,是南台湾灵宝道派拔度斋仪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当地民众的朴素理解,“打城”就是打破地狱城、将囚禁在阴府冥界中的亡魂拯救出来.今台南灵宝道派演行的打城科仪共计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符合道门传统的、具有典型性特征的打城科仪,其以唱念为主,有十分完整和规范的节次流程;第二部分是闾山法派色彩浓重的打城戏,其以真人与鬼将的对话为主,穿插以唱曲和念白,最后以真人手持三清宝戟刺破象征地狱的纸城而结束.我们对这两部分的仪式文本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对打城戏表演中使用的道具(纸城)、法器(三清宝戟、七星剑、锡杖)、打五方送煞的物品(鞭炮、扫帚、草龙、盐米)及文检(救苦天尊之竖疏献状)等也予以介绍和梳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讨和交流老子及道学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学术动态,加强中外学者间的沟通与合作,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河南省政协共同主办,周口市人民政府、鹿邑县人民政府承办的“自然·和谐·发展———弘扬老子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1月10日至11日在河南周口鹿邑召开。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德国、韩国和中国内地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出席了此次会议。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近百篇,与会学者围绕“自然·和谐·发展———弘扬老子文化”这一主题,分别从“老子《道德经》及…  相似文献   
9.
外刊学论     
诺里斯:“拉克劳与‘政治逻辑’”(Norris,A.,“Ernesto Laclau and the‘Logic of the Political’”,Philosophy and Social Criticism,Vol.32,No.1,2006)拉克劳政治哲学思想中的对抗理论和政治认同的观点,是其将德里达等后结构主义的成果应用于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尝试,它已得到了人们普遍而广泛的称道。但我对拉克劳的这一理论尝试却并不完全认可。要对拉克劳的政治哲学思想进行批判,首先必须对复数的政治学“politics”和单数的政治“the politic”加以区分。作为复数,“politics”包括了诸多方面,如合法性、权利、自由、权威、政…  相似文献   
10.
解冤释结是道教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兼有法术与科仪两重性质。宋元时期黄箓斋盛行,解冤释结亦被纳入其中,成为内嵌于某项科仪的附属环节,藉此为亡者消除各种仇雠、宿对。通过对解结幕的启建、解结司众真、立幕仪及其道符、告文、咒语等几方面内容的梳理和讨论,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宋元之际,解冤释结的学说体系已基本成熟,与之相关的理论建构趋于完善,神学观念、操作实践等条件业已具备,却未能摆脱附属性质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道门科仪。直到晚明以后,在民间社会的推动下,独立、完整的解结科仪才被造作出来,并迅速地流行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