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第三代新儒家对儒学的诠释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代新儒家在儒学诠释与创新中做出了超迈前贤的成就,代表了现代新儒学发展的四个新趋向:儒学本位坚持下的思想多元化的倾向;对知识论的注重与方法论的自觉,彰显"道问学"的转向;凸显批判精神和对话意识;批判"现代性"与"后现代"的儒学重建方向的肯定.与此同时,其思想也存在着内在的紧张.  相似文献   
2.
宋明时期,儒士排佛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为历代所未有。如果说宋初的儒者排佛仍集中于种族、伦理、社会等层面,随后而来的理学家们则更进一层,从宇宙论、心性论、工夫论、伦理观等对佛教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判;明代的儒士则又对佛教表现出一种宽容性的排斥。体现出"一波三折"排佛层面的转变、"出入释教与入室操戈"排佛方法的运用与"三教合一和儒家绝对优势地位确立"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3.
儒道生命观比较研究——以《论语》和《老子》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流的儒、道两家,在生命观上存在着重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具体体现在生命的本源、生死的过程、人生的存在状态、人生的价值以及如何实现此价值等几个方面。本文以《论语》和《道德经》为例,从诸多方面对儒、道两家在生命观上所体现出来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