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有关外侧缰核作用于抑郁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今后抑郁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首先,阐明了外侧缰核的过度兴奋会加强对下游奖赏中心单胺能脑区的抑制从而诱发抑郁的内在通路。然后,进一步论述了介导外侧缰核过度兴奋的分子机制。最后,未来要重点以人类为被试,采用纵向设计,加强外侧缰核对抑郁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性别差异的研究,同时考察遗传基因和环境在其间的调控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环境×基因×环境(E×G×E)研究设计, 以637名青少年为被试, 考察了负性生活事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和父母教养行为对青少年早期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早期抑郁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且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和父亲积极教养行为在其中起调节作用, 但该调节作用仅存在于男青少年群体中:在携带Val/Val基因型的男青少年中, 当父亲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较低时, 青少年的抑郁水平随负性生活事件的增多而显著上升, 当父亲积极教养行为水平较高时, 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无显著预测作用; 在携带Met等位基因的男青少年中, 上述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