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什么是流行在我们的社会里,差不多在每个时期,都有时髦的服装、歌曲、体育、语言等等。所谓流行现象就是某种事物由于被人们采用而逐渐推广,生根以至消灭的一个过程。而这些事物能否成为流行现象,则取决于它能否满足下述的两个方面的条件:即流行项目的特点和它的普及现象。1.流行的特点所谓流行现象是从我们身上穿的衣服、装饰、化装、直至音乐、绘画、文学、科学、思想(把这些称作流行项目)为止,在生活的一切领域都能看到的,而且它们都是在某种意义上给予人们的所谓“新奇”“珍贵”的印象。这就是说,作为流行的  相似文献   
2.
跨期选择是对不同时间点的得失的权衡与选择。伊索寓言《蚂蚁和蚱蜢》假借群居型昆虫的跨期选择偏爱暗喻投资未来的慢策略比只顾眼前的快策略更利于生存。用跨期选择领域通用的语言解读这一寓言便是:选择大而迟选项的蚂蚁比选择小而早选项的蚱蜢更可能扛过严冬而生存下来。为了探索何种跨期选择策略更有助于我们扛过疫情,本研究调查了亚非欧美大洋洲这5大洲18个国家共计26355名受测者对混合得失双结果的跨期选择偏爱,测量了人们平时和疫时跨期选择偏爱的变易程度(2类变易的程度指标),以及人们自评的扛疫成效。跨文化比较结果的主要发现是:不同通货的选择变易程度(指标1)和不同时期的选择变易程度(指标2)能联合预测中国/新加坡文化圈国民的自评扛疫成效;不同时期的选择变易程度(指标2)也可以单独预测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尼日利亚文化圈国民的自评扛疫成效;这2类选择偏爱变易的程度指标不能预测其他文化圈国民的自评扛疫成效(或者预测方向和假设相反)。基于易经“穷则变,变则通”的要旨和跨国比较的发现,我们认为:面临历史危机时善于变通的特长抑或成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竞争优势;在应对危机时,与中国文化距离越相近的国家或民族抑或也能...  相似文献   
3.
1998年9月30日,江苏省如东县道教第一次代表大会暨如东县道教协会成立大会召开。来自如东县各乡镇的道士和居士代表4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推荐、民主选举选出7位常务理事。经伟任会长,徐海兵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如东县有关领导到会祝贺,江苏省道协副会长张...  相似文献   
4.
5.
毒物动物实验资料外推到人的辩证思维河南省新乡市职业病防治研究所(453003)方绍峰,周喜歧为了了解毒物毒性、毒作用机理以及寻求中毒的防治对策,毒理学工作者常常用动物做实验以获得毒物对动物的损害资料。这些资料对人类中毒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然而,由...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前半部分主要是谈民族民主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问题。作者大谈“不发达国家在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可能性”,却避而不谈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民主国家面临着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新老殖民主义、把民族民主革命进行到底的首要的革命斗争任务。作者完全混淆了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界线,抹杀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原则区别,企图用阶级调和论代替阶级斗争观点,用改良道路代替革命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作者胡说什么世界社会主义体系在亚非民族民主国家里今天“在一定程度上执行着无产阶级专政的一定职能”,它“在客观上体现着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原则”。按照作者的看法,亚非地区的无产阶级可以完全放弃在民族民主革命甚至社会主义革命中的领导权。作者企图对亚非人民进行说教:他们完全可以建立没有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似乎不经过革命斗争,不经过无产阶级专政,亚非国家就能够过渡到社会主义。文章的后半部详细叙述了一些亚非国家向“非资本主义”发展的具体过程。作者大谈这些国家里的“社会主义因素”,似乎这些国家里的一些小资产阶级甚至资产阶级的政党空喊几句“社会主义”的口号,在社会经济方面进行一些不痛不痒的改良工作,就是“向社会主义过渡”了。因此,作者所说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十足的小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这与科学的社会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具有深厚的儒学根源,特别是清代儒学的变迁,直接规定和影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从内容看,五四新文化又是在儒学的基础上融合了一些非儒学派的产物,它继承了汉学的治学方法和宋学的怀疑精神,又接受了经今文学的历史观和经古文学对孔子的理解,从而实现了儒学的改造。当然,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是有限的,五四知识分子对西方思想的接受,仅限于将它当作实现传统更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1995年10月12日上午9时,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第一次冉冉升起在有1600多年历史的岭南道教圣地——罗浮山冲虚古观,该观为期四天的旨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追度阵亡将士和死难同胞,祈求国泰民安的“万缘大醮”法事活动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9.
唯喜 《中国道教》2014,(2):60-61
正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唐开元年间道德经幢,又称唐玄宗御注道德经幢、龙兴观道德经幢,是现今存世的数通古代道德经幢中保存最完好者。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唐开元年间道德经幢,又称唐玄宗御注道德经幢、龙兴观道德经幢,是现今存世的数通古代道德经幢中保存最完好者,1961年、1996年分别被列为河北省和全国重点文化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对政治合法性的反思首先寄托于天命。夏商时期的天命是君主与天帝的契约,臣民只能承受命定的秩序。周公斩断天帝与君主的血缘联系,以德行来判断天命所归,实现天命不常与恒常的统一,而天命又只能通过民意得以反映,从而在天、君、民之间形成环形三角交互结构。周公试图用此在经验把握普遍必然,以现实参验的方法理解天、君、民、德等概念及天命唯德等命题,最终使理想政治只能寄托于"先王有德"的绝对,从而变成对现实等级制度的摹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