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在对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劝诫中渗透着诸多和谐的理念,它的生命伦理、家庭伦理、社会伦理、生态伦理、经济伦理及道德赏罚观,反映出道教对社会和谐的追求,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理论资粮。  相似文献   
2.
周波 《宗教学研究》2007,19(2):161-165
作为中华文化价值体系的两座重要基石,道教与佛教的思想对古代中国科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但由于道、佛二教自身特点与状态的不同,中国古代科学在它们中的特征与走向都不尽相同。我们从对道、佛二教的思想对科学影响的对比分析中,能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应对方式特点。方法: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对563名大学新生进行测量。结果:大学新生以使用成熟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为主;在幻想因子上,性别和专业的主效应显著,女生得分比男生高,文科学生得分高于理科学生得分;在自责因子上,专业主效应显著,文科学生得分高于艺术体育类学生;在求助因子上,生源地的主效应显著,城市大学新生得分高于农村学生。结论:大学新生更多地使用成熟的应对方式;女生比男生更多地使用幻想的应对方式;文科学生比艺术体育类学生更多地使用自责的应对方式;文科学生比理科生更多地使用幻想的应对方式;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少使用求助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
将PowvinelliandCant提出的栖处降服假说推广以生态位-亚生态位中的维数-参量之间的更一般的互相降服情景,提出了人类的自我意识的多重起源的假设及对精神分裂症作出了进化方面的解释,最后对意识起源之谜进行了探讨和推测:意识具有精炼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周波  徐静 《中国道教》1988,(2):17-18
武当山有一位年届八旬的老道长,他历经三朝四代,晨钟暮鼓六十年。他就是全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武当山道教协会名誉会长、丹江口市政协副主席王教化道长。一九○一年九月二十六日,王教化生于河南郑州市郊一个穷苦农家。他八岁丧父,十岁亡母。十二岁即外出做工。帮人放牛。一九二○年,年仅十九岁的王教化来到了武当山。在武当山下扛长工。一九二六年秋,王教化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困境中,祈祷真武神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病愈之后,他决心皈依玄门,在紫霄宫拜郑合玉道长为师,被授混元宗坛谱牒,成为全真龙门派第十七代弟子。王教化皈依玄门之后。因其勤劳朴实。不久即被委为紫霄宫司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