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时琴琴  周思洋  吴增强 《心理科学》2011,34(6):1516-1519
摘要:通过流行病学测查,探讨不同亚型ADHD儿童的情绪、行为和社会功能的差异。采用SDQ(长处与困难问卷)对4500名7-10岁儿童进行大样本筛查,应用K-SADS-PL量表和DSM-Ⅳ诊断标准对其中263名高危儿童进行临床评估,诊断出119名儿童ADHD。诊断出的ADHD儿童中,男性与女性的比率大约为2.22︰1,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混合型儿童ADHD的多动性不能得分显著高于注意缺陷性;混合型ADHD的社会功能得分显著低于注意缺陷型和多动型。7岁儿童ADHD的多动情况显著低于8岁、9岁。ADHD共病率为12.6%,ADHD儿童伴有学习困难的比例为43.2%。  相似文献   
2.
周思洋  时琴琴  吴增强 《心理科学》2012,35(4):1004-1008
用SDQ(家长版)对上海10所小学二至四年级学生进行测查,以探求被试的ADHD症状表现,锁定ADHD高风险儿童。结果:(1)男生ADHD得分偏高(p<.01),但女生在红橙两个级别内的百分数均高于男生;(2)9岁被试的ADHD得分分布最分散,占男生ADHD红色级别的比例最大,在女生ADHD得分中均值最大;(3)红橙两个级别为高风险级别。结论:(1)9岁是ADHD症状表现最严重的年龄;(2)女生具有更高的ADHD风险;(3)ADHD高风险被试晒出率:男生14.4%,女生17.4%。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