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西方自然法理论有所复兴。二战后西蒙(Yves Simon)的《自然法的传统》、马里旦(Jacques Maritain)的《人和国家》代表着第一次高潮,第二次则以"新自然法理论"学派为代表,代表作有格里塞(Germain Grisez)《节育与自然法》和菲尼斯(John Finnis)《自然法与自然权利》①,引起了许多相关的讨论,涌现出一大批名家,其中不少人有天主教背景。20世纪60年代,马里旦和新托马斯主义者对阿奎那自然法的阐发引来分析哲学家尼尔森的批判,而尼尔森又遭到反驳,在讨论的过程中,跟阿奎那自然法观念有关的一些问题逐渐得到澄清和深入思考。本文首先介绍阿奎那本人的自然法理论,其次介绍马里旦对它的解释,然后介绍尼尔森对马里旦的批评以及波尔克对尼尔森的反驳。这些批评有助于我们理解一直存在于关于自然法的思考和争论中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2.
周伟驰 《现代哲学》2007,(3):99-111
该文针对美国当代宗教哲学家普兰丁格(Alvin Plantinga)“有保证的基督教信念”①的宗教真理认识论,指出,按照普兰丁格的排他论的宗教真理认识论,并不能保证基督教信念在面对其他宗教信念时具有优越性,因为其他宗教也可以宣称它们符合普兰丁格的宗教真理标准,从而它们的信念为真。因此普兰丁格的认识论是自相矛盾的、失效的。相比之下,普兰丁格的老师阿尔斯顿(William Alston)的实践的和生存论的宗教真理进路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3.
现代奥古斯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现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在研究方面,今天最新最全的关于奥古斯丁研究文献索引包括2万个左右的标题,这还只是从全世界大约5万个标题中得到的.  相似文献   
4.
周伟驰 《现代哲学》2005,2(3):107-111
文章分析了奥古斯丁《忏悔录》第2卷“偷梨”这一事件与其神学反思的联系。着重于指出其与《创世记》亚当夏娃违背上帝命令一事的相似性,从而使这一事件在奥古斯丁神哲学整体中得到比较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布莱克的诗歌创作深受18世纪新教千禧年主义影响,其晚期代表作长诗《耶路撒冷》集中展现了布莱克经过艺术加工和变形的新耶路撒冷构想,就是要把阿尔比昂(英国古称)建设成为新耶路撒冷,一个充满着想象力和爱的理想国度。本文依次介绍了布莱克与千禧年主义的关系,长诗《耶路撒冷》的解读问题,《耶路撒冷》的基本线索与主题,以及布莱克异象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周伟驰 《现代哲学》2004,(3):98-111
本文分析奥古斯丁三一神学中人的“是”的来源、方式、内容和品质。(1)人的“是”来源于创造主,上帝作为“我正是我所正是”的“正是者”,创造了人的“是”,故而人的“是”是“正是”。(2)由于上帝是一而不是多,上帝有其固有的“同一性”,故而人亦有其“同一性”。(3)但由于人不是上帝,而是介于上帝与虚无之间,因此人“是”的方式不是“永恒”,而是作为“永恒”尘世形象的“时间”。(4)人的时间之“是”中,集中体现了上帝形象的,乃是“现在”或“正是”,作为“活生生的现在”,“正是”将“过去的现在、现在的现在、将来的现在”统一在一起,构成人的活生生的同一性。(5)奥古斯丁对“活生生的现在”分析是与意识分析结合在一起的,过去一记忆、现在一理解、将来一预期。(6)人“正是”的内容主要是“思”。(7)决定“正是”的品质的,是与“思”紧密连结在一起的“爱”。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方面,今天最新最全的关于奥古斯丁研究文献索引包括2万个左右的标题,这还只是从全世界大约5万个标题中得到的。巴黎奥古斯丁研究所出的年刊Revue des etudes Augustiniennes每年要加上300至500有关研究成果。在比利时卢汶的研究中心Cetedoc,以及德国Wurzburg的Augustinus—Lexikon,都出版包含了奥古斯丁全集的光碟,  相似文献   
8.
"世俗化处境中的基督宗教"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举办的”世俗化处境中的基督宗教”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2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学者们从思想史、解经学、哲学史、伦理、自然科学、文学、历史、宗教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做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主办的“宗教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香山金源商旅中心酒店召开。除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外,来自德国和印度、东南亚的学者也在会上发言。与会者还有人大、北外、中央民族大学、  相似文献   
10.
周伟驰 《世界宗教研究》2020,(1):114-135,中插1-中插2
北京《万国公报》是晚清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纸,1895年由康有为出资创办,梁启超、麦孟华主编。强学会的酝酿和形成正在办报期间。由于该报今存本主体(1-45期)一直深藏在基督教全国两会(位于上海),能读到的人屈指可数,另一辑本则在国图文津馆混同于上海《万国公报》,罕为人知,因此,百余年来,人们对北京《万国公报》的真实号数、作者都缺乏了解,产生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如以为该报只出了45期,未署名文章都是由梁启超、麦孟华撰写的,对其内容来源则从未有过查证。本文作者在通读全部今存本的基础上,查证出80%多篇目的部分或全部来源,基本弄清了北京《万国公报》的全貌,揭示出康有为、梁启超、麦孟华的主要作用是编而不是写,该报内容几乎都转载自当时传播西学的重要个人和机构,主要是李提摩太与广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