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吴钧 《周易研究》2013,(1):84-89
19世纪末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的《易经》英译对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和影响起了巨大的作用,他的译本经久不衰,至今仍被西方汉学家视为《易经》外译的典范。本文对理雅各及其《易经》英译本进行探讨,旨在发现其翻译的特定思路以及译本的优势与长处,寻找其不足与误译,以利新世纪《易经》英译的进一步精化与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从《周易》的原点看人文精神与新世纪跨文化交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钧 《周易研究》2002,(3):28-34
中国的“人文”精神源远流长 ,从《周易》我们可以找到它的源头。在新世纪全球化的语境中 ,研究东西方文化与文学中人文精神的发展趋势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 ,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分析源于《周易》的中国人文精神的特点与传统 ,在与西方的比较中探讨跨文化交际的发展趋势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易经》的英译与世界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人类交流与传播史上最古老最复杂的文化现象,从17世纪以来,世界上各种语言和风格的不同<易经>翻译版本就层出不穷.<易经>英语翻译对世界影响重大,但长期以来存在多方面的有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旨在通过探讨<易经>英译的相关问题以寻找在新世纪全球化语境下<易经>翻译的改进与<易经>世界传播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吴钧 《周易研究》2007,(2):92-96
易学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象征。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民族魂”。尽管鲁迅精神的构成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源于《周易》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无疑对鲁迅的精神世界和文学创作翻译活动产生了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本文就鲁迅思想源于“易遭”的民族精神、鲁迅与《周易》精神的一脉相承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5.
吴钧 《周易研究》2008,1(1):59-62
有人认为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实行了彻底的决裂,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无情的批判,甚至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裂",但实际上,鲁迅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本文以鲁迅的"中间物"思想为例,来说明鲁迅思想中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