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奥古斯丁在对《创世记》的解释中,逐步发展出一套基督教的宇宙目的论.受柏拉图《蒂迈欧篇》以及新柏拉图主义的影响,奥古斯丁主张宇宙的秩序根源于上帝对质料的赋形."赋形说"并不意味着奥古斯丁的宇宙论仅仅是"外在主义"的:一方面,奥古斯丁理解的质料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有着朝向形式的主动潜能;另一方面,奥古斯丁对"种子理式"的...  相似文献   
2.
吴功青 《哲学研究》2023,(3):117-125
在谢林和黑格尔看来,斯宾诺莎的实体具有一种先天性的缺陷:它是静止不动的。果真如此吗?本文试引入德勒兹的动力学解释,阐述斯宾诺莎实体运动的可能。同时,静力学的解释坚持认为,斯宾诺莎将实体等同为现实性的做法,从根本上瓦解了潜能-现实的运动结构,使得实体不具有向更高潜能阶次发展的可能。在这个意义上,实体仍旧是不动的。本文支持静力学的解释,但主张吸收动力学解释的合理性,在肯定实体不动的基础上,强调实体的能动性特征;最后对谢林和黑格尔的实体观与斯宾诺莎的实体观作了初步比较,试图指出:谢林和黑格尔对斯宾诺莎实体的改造虽然最大限度地凸显了精神的力量,却必然滑向绝对唯心主义,从而注定错失斯宾诺莎实体学说的精髓——作为太一的整全。  相似文献   
3.
在《登旺图山》中,彼特拉克经由奥古斯丁式的"内在转向",在心灵之中发现了上帝。而在随后写作的《秘密》一书中,作为彼特拉克化身的弗朗切斯科却很少提及上帝的作用。是上帝突然消失了吗?通过细读《秘密》的文本,笔者否定了这一可能,同时指出:一方面,在《秘密》两个自我的内在对话中,世俗自我所诉求的幸福越来越具有正当性,传统基督教中上帝的意义被严重削弱;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面对人性的疾病,《秘密》几乎从未诉诸恩典,而是诉诸自我对自我的治疗。彼特拉克的这一转变,使得自我开始取代上帝,成为人们重新理解世界、他者以及自我的出发点,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