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市场经济的道德性及其制度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模式。在市场经济中,活动主体是所谓“经济人”。按照经济学家的理解,“经济人”是指根据自己的理性来从事经济活动、选择经济行为的个人。而经济学家所假设的理性,在经济学范围内被赋予独特的涵义。路斯和莱法曾从博弈理论的逻辑出发,将“经济人”的这种理性定义为:“在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中,博弈者将选择能产生较合乎自己偏好的结果的方法,或者用效用函数的术语来说,他将试图使自己的预期效用最大化。”①“经济人”的理性所设定的目的,是符合“经济人”的个人偏好的目的。或者说,“经济人…  相似文献   
2.
论政务诚信     
政务诚信对于其他方面的诚信有着既广泛又重大的影响,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中,我们必须以政务诚信建设作为突破口,通过大力提升政务诚信来引领和推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以政务诚信作为全社会诚信建设的突破口,就是抓住了当前我国诚信建设的主要矛盾.在这个问题上,首先必须切实完善并加强有助于政务诚信的制度和相关机制;其次必须大力提升政府官员的诚信道德.  相似文献   
3.
由于同意同时蕴含作为尊严之根据的自律或自治的两个必要条件——自由与约束或管理,因此,人们可以根据康德的思想确认其蕴含对人之尊严的尊重。在存在着第三方压力的同意情境中,即使非法的、具有足够控制力或影响力的第三方威胁可能造成同意无效,但同意接受者是否能根据这样的同意表征而行动、其在这种情境中可能或应当做什么却取决于更多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仍然是对于同意方之尊严的尊重。只有诉诸实际同意,才可能因同意者之自治得以可能而有了对其尊严的尊重。因此,用来证成帕累托改进的可能不符合实际同意的推定同意,其实并不能从尊重人之尊严的角度为帕累托改进提供正当性证明。  相似文献   
4.
道德的“实”与“虚”吕耀怀道德既有其“实”,又有其“虚”。道德之“实”,是指其实然、具体和有形。道德是实然的。“实然”描述道德的现实存在,即既有的道德生活。道德不是虚无缥缈的可望不可及的“海市蜃楼”,而是人类社会生活本身的特性,是现实生活的规范写照。...  相似文献   
5.
虽然不同的伦理学类型对责任之价值的认知存在着差异甚至争议,但无论何种伦理学类型都会认为责任是有价值或有意义的。不同含义的同意(consent)往往都意味着同意主体因此而被赋予一定的责任,即同意主体的同意行为往往会导致其有相关的责任。在这个意义上说,同意内蕴有责任。同意主体的同意既可能具有有效性、合理性,又可能是无效的或不合理的,而无效或不合理的同意不能产生、形成可以得到道德辩护的责任。因此,同意主体对于因同意而导致之责任的承担,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样的条件既是同意的有效条件,也是同意主体的担责条件。  相似文献   
6.
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制度伦理”这一概念,屡见于近几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但在具体的论述中,人们对“制度伦理”的理解不尽一致。方军在《制度伦理和制度创新》一文中,明确肯定“制度伦理”概念,并初步阐述了其基本涵义。方军认为,制度伦理的涵义不外乎两个方面:制度的伦理与制度中的伦...  相似文献   
7.
美德伦理学通常被指责为不能提供正确行动的独立标准。面对这一责难,美德伦理学产生了两种回应。一些美德伦理学家认为,伦理学应当用美德概念替代正确行动的概念;另一些美德伦理学家主张,正确行动的概念可以还原为美德概念,并提供了正确行动的美德伦理学解释。前者的回应是不合理的,后者提供的解释是不成功的。美德伦理学的结构决定了它不能提供正确行动的独立解释。其根源就在于美德伦理学与规则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不同组成部分。美德伦理学主要是一种道德修养理论,不适合于论说对行动的道德评价。  相似文献   
8.
吕耀怀 《伦理学研究》2005,(1):68-71,83
在信息伦理学领域 ,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取向 :有些学者将信息伦理学作为一门非规范的伦理学来研究 ,而另一些学者则偏重于信息伦理学的规范性质。信息伦理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 ,应当研究不同类型的信息活动中已经存在或可能发生的伦理问题 ,而不能成为计算机伦理学、媒体伦理学、生物信息伦理学、网络伦理学的集装箱。规范的信息伦理学可以参考义务论、美德论、效果论的分析框架 ,而且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各国的信息伦理学有本土化的问题 ,但在全球性的信息沟通中 ,应当实现不同的信息伦理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道德榜样三要素及其局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形象的道德榜样,是真、善、美的感性呈现。在康德那里,即使道德榜样因其能够产生感染人、鼓舞人的作用而应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人们也不能因有这样的肯定而遮蔽了实践理性在道德生活中的绝对重要地位。我们在思考道德榜样问题时,既要吸取康德观点中的有益成分,又要避免落入绝对理性主义的陷阱;既要充分认识到道德榜样作为真、善、美的感性呈现的价值,又要不停留在其感性层面,而应当进一步深入到其内在的精神世界,实现对道德榜样这样的感性形象的理性把握。  相似文献   
10.
The virtue of qian,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irtues, usually refers to humbleness, humility and modesty. Ancient thinkers in China not only expounded on the meaning and basis of qian, but also argued for its value. It was usually thought that the value of qian rested in its ability to cultivate virtue, promote scholarship, get along with people, and maintain enterprises. Ancient thinkers in China placed so much emphasis on the virtue of qian that there was a tendency to overemphasize qian. There is also a tradition of qian in the West, which is less likely to become excessive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East. Presently, Chinese society is transitioning into a modern society, but the virtue of qian still has value. While continuing to embrace its traditional essence, we should adopt useful aspects from the Western concept of qian to reshape the virtue of qian so that it conforms to modern Chinese society. Translated by Huang Deyuan from Daode Yu Wenming 뗀뗂폫컄쏷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2007, (3): 18–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