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时间透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时间透视的概念作了概述,介绍了测量时间透视的两种方法类型及一些具体的相关方法技术,简要总结了时间透视研究中的两大争议点,并指出了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及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青少年时间态度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学业拖延问卷,对 73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究时间态度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揭示成就动机在时间态度与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过去消极、现在消极和未来消极与学业拖延呈显著正相关,过去积极、现在积极和未来积极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2)过去消极、现在消极和未来消极与成就动机呈显著负相关,过去积极、现在积极和未来积极与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成就动机与学业拖延呈显著负相关。(3)成就动机在现在消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未来积极、未来消极与学业拖延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吕厚超  黄希庭 《心理学动态》2000,8(1):6-11,,17,
系列顺序短时记忆主要有三种理论:联结理论、顺序理论及位置理论。该文对这三种理论作一述评,并详细介绍了Henson最近提出的序列记忆的新模型:起止模型。  相似文献   
4.
何文芳  吕厚超  杜刚 《心理科学》2019,(5):1167-1173
基于社会认知双视角模型和人类适应机制,探讨能动性和表达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社会认知基本维度形容词词库、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全国21个省市居民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4071份,其中男性1714人(42.1%),女性2342人(57.5%)。结果表明:(1)能动性、表达性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且能动性的预测效力大于表达性;未来时间洞察力显著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2)能动性、表达性能通过未来时间洞察力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个人主观幸福感。本研究结果有利于揭示能动性、表达性如何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体验,以及能动性、表达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对于提升个人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情节式未来思考是个体将自我投射到未来以预先经历某事件的能力,个人目标加工在情节式未来思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对情节式未来思考中目标加工的行为学研究通常将其划分为目标过程模拟和目标结果模拟两种类型,以探究其对执行意图的影响为主;脑机制神经影像学研究则聚焦于默认网络的内侧前额叶和后扣带的重要作用,以及默认网络、额顶控制网络和奖赏区的协同作用。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情节式未来思考目标加工的形式、年龄差异及其与时间距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积极心理学中,希望和乐观虽然存在很大程度的概念重叠,但二者本质上是不同的概念。希望的概念核心是以目标为中心的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乐观的概念核心是指向未来的积极预期。作为两种指向未来的积极预期,希望和乐观属于人格特质的范畴,共同成分是对目标的信念;二者的差异性在于对未来预期的方式和对预期事件的个人控制。相关研究发现,相对于乐观,希望通常是主观幸福感和学业成就更好的预测指标。未来研究应明确希望和乐观的整合,验证是否存在控制点的调节作用,并开展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闪光灯记忆形成和维持的解释有三种模型 :摄影模型、综合模型和情绪整合模型。该文对这三种模型作以综述和比较 ,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8.
图形信息在记忆系统中的保持与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形信息的保持与提取是图形信息加工的重要环节。不同记忆系统对图形信息的加工特点存在差异。语义信息必须经过复述才能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图形信息似乎也可以经复述进入长时记忆。相比之下,两者的途径和方式有所不同。影响图形特征提取的因素既有刺激物的外在因素,也包括记忆者的内在因素,如期望、经验和推理等.记忆系统的信息加工特性研究主要以抽象的语义信息加工为主,还应进一步加强图形信息记忆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时间洞察力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时间洞察力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回顾,把时间洞察力的观点归纳为八个方面:时间洞察力的发展观、性别观、学业观、生活观、文化观、健康观、人格观及精神病理学观点。认为时间洞察力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理论构建和因果关系的探讨上。  相似文献   
10.
男性气质是和女性气质相对或平行的、具有一定可塑性的人格特质, 是个体内化了的、关于男性应展现出的、符合男性气质意识形态的构念, 维系着自我概念和行为的一致性。男性气质的形成依赖于性别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固执地遵从特定社会化的男性气质意识规范会影响男性的心理健康。对男性气质的理论基础、研究取向:意识形态取向、社会建构取向和认同取向, 以及相关研究领域进行了系统阐述。未来研究应改进测量工具, 更新研究设计, 细化研究领域, 发展男性气质多元化实践以及男性气质的跨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