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问题提出盲人由于视觉被剥夺,触觉就成为其非常重要的补偿手段。研究盲人的触感知觉,对其行走、定向和接受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早在本世纪50年代前后,苏联心理学家就对盲童与正常儿童的触觉阈限作了比较。结果是盲童的优势手指指尖的触觉绝对阈限值低于正常儿童。7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戈特斯曼对盲童的触感知应  相似文献   
2.
汉字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Ⅱ):任务分离和反应倾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验I的基础上,操纵学习时的呈现时间(250ms,500ms,750ms)和注意变量(目标和非目标字),运用任务分离方法及间接证明逻辑,比较了再认测验和整字偏好测验在不同条件下的辨别力(A′)和反应倾向(B″)。结果:(1)双向功能分离的出现表明再认测验和偏好测验存在本质差异。根据“过程纯净”假设,可以推证内隐记忆存在于偏好测验中。此时,匹配比较法的标准未满足。(2)偏好测验中,500ms呈现目标字时,有显著正向启动效应:750ms呈现非目标字时,有显著负向启动效应。(3)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发生时,都具有稳定的心理状态。但是前者的报告标准较松宽,而后者的较严格。  相似文献   
3.
内隐记忆研究的新进展──任务分离范式动向叶阁蔚,杨治良(华东师大心理系)一、概述内隐记忆是指人们不能够回忆其本身却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r,1993).重复启动效应是当前内隐记忆研究的主流。人们为了研究的方便,给出了内隐记忆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经济心理学的角度介绍了谈判的内涵、分类、以及心理学对谈判过程研究的贡献。最后通过关于相依性报酬效应的一个研究实例,具体描述了研究谈判心理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激励因素的效能研究的方法介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激励因素的效能研究的方法介绍涂园园,叶阁蔚(江西行政学院工行系,华东师大心理系)1引言激励,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将这一概念用于管理,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我...  相似文献   
6.
内隐学习“三高”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6,自引:11,他引:55  
本研究在社会认知的人物特征识别范畴内,探讨在高强度练习和准确反馈条件下,内隐学习的高选择力、高潜力以及高密度贮存三大特征。实验采用一种测量内隐和外显学习的新方法,要求被试学会把像片按其组合特征分类。这些特征包括人物姿势的正侧面(显著维度特征),人物容貌的美丑(非显著维度特征)。结果表明:(1)非显著特征的学习,内隐被试表现出更大且显著的底层规则的迁移,比外显被试具有更高的选择力。(2)内隐被试表现出高潜力的内隐知识。(3)信息论处理揭示了内隐知识传递和贮存的高密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7.
汉字内隐记忆的实验研究(Ⅰ)──内隐记忆存在的条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四个2×2×2方差设计实验,将直接测量(再认任务)和间接测量(偏好判断任务)在形式上进行匹配,考察了汉字的注意因素,测量任务因素和时程因素经过不同组合构成的10种情况,其中测量任务因素的间接测量根据汉字的局部加工(字形、字义、字音)和整体加工(整体特征)分为四种子任务,试图寻找汉字认知范畴里内隐记忆存在的条件。实验分学习和测验两个阶段。学习阶段的处理对所有被试都相同。测验阶段的不同指导语形成不同的测量任务。结果发现了内隐记忆存在的三个必要条件是非注意(目标)汉字,汉字的整体加工和偏好判断任务后阶段。匹配方法的使用是发现内隐记忆的保证。汉字的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实验1和实验2依据目标字和非目标字两种条件,比较了再认、整字偏好、包含、排除四类测验。在“过程不纯净”假设的前提下.检验了加工分离说(PDP)的修正模型并得到以下结果:(1)PDP修正馍型的结论与匹配比较法的结果吻合。本实验条件下,偏好测验是“纯净”的.但无意识影响参与了再认测验。(2)PDP修正模型关于R>R。的理论结果得到了目标字与非目标字两种条件下的实验的证实。另外.关于无意识影响遵循的规律与指导语无关的理论推测也得到了证实。(3)再认与偏好测验出现了功能分离。PDP修正模型可以解释其本质。(4)750ms呈现刺激时,反应倾向的规津是:外显过程比内隐过程严格;两过程均不受注意程度的作用而发生波动。  相似文献   
9.
内隐记忆的证明逻辑与加工分离说(PDP)的修正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阁蔚 《心理学报》1994,27(4):410-416
讨论了内隐记忆的证明逻辑和内隐与外显测验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影响问题。间接证明内隐记忆的逻辑应用在功能分离实验中。它的前提假设是记忆测验都是"纯净"的。直接证明逻辑应用在匹配比较实验中。它认为测验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影响是并存的,Jacoby等人近期提出的加工分离说(PDP)在匹配比较法的基础上,将测验中的意识和无意识影响进行了分离,并借用经典测验理论的公式计算这两种影响。作者认为,按照概率论关于两个随机独立事件之和与积的运算法则,必须把包含测验(inclusiontest)的公式修正为Inclusion=R(1-a)+A(1-R)。修正过的PDP由四个方程组成。它不仅考虑了原PDP忽视的外显条件下的无意识缺失(1-a),而且可以更加确切地估计回忆概率(R)。这在数学理论上已找到了证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