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当前的社会道德状况呼唤具有整合社会、凝聚人心的国家伦理的复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应了这一需要,它的伦理价值体现出需求伦理的色彩。当今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事实冲突与旨在协调的各种努力都使需求这个概念具有了独立的伦理研究价值,西方工业文明的经验与教训,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与反思,都为需求伦理提供了丰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需求伦理的视野下显示出强大的伦理力量,它具有4个伦理分层,以人为本是其核心价值,满足人的需要是其价值起点,构建和谐社会是其价值终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其始终不变的价值守望,其伦理实践主要落足于坚持公平正义和坚持科学发展,此二者分别体现了需求伦理的保障性原则和协调选择性原则,其伦理精神与需求伦理的三大价值观相契合。  相似文献   
2.
叶美兰  李沛霖 《学海》2012,(5):195-202
运河与城市相伴而生,互为依存。运河营造城市经济,城市推动运河发展。近代以降,江南运河对江苏沿岸城市的经济勃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该区域的经济中心,苏锡常地区的发展,便为明显例证。近代起至抗战前,苏锡常地区的经济态势,已位居全国前列。然而,专事本题的研究,甚为寥寥。基于此,笔者认为对其探索至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近代扬州城市的发展模式 --兼与周边城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美兰 《学海》2003,2(6):115-119
扬州地处长江北岸 ,在中国近代史上属于未开埠城市。它的发展是在外部冲击及示范下开始的 ,其内部结构解体导致城市性质发生现代化转型。本文就近代扬州城市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勾勒出一幅“柔橹轻篙”状的动态画面 ,并将其与周边城市的现代化实践进行比较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叶美兰 《学海》2006,1(1):149-155
扬州城市现代化缓慢的原因包括主客观两方面,本文从主观方面入手,分析了制约扬州城市现代化缓慢的四个关键因素,它们是畸形消费形态、政府权力运作对现代化进程的“否定”、绅商阶层陈旧的保守意识和扬州人的“虚子”心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