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近代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使"大地自然"的哲学意义重又凸显出来,并且主要形成了存在论和"土地伦理"两种思想进路。在海德格尔看来,大地具有承载、争执、庇护、居住、隐匿等不同的"品格",近代以来"大地自然"遭受了"荒漠化"的厄运,"拯救大地"成为守护"存在之真理"的一个重要维度。20世纪初兴起的"土地伦理"思想则从"整体论"立场出发,论证了荒野与人类精神、情感等各方面的深层相关性,完成了人类伦理思想的"荒野走向"。从科学事实出发的"土地伦理"和存在论的"大地哲学"虽然思考的进路不同,但在"精神气质"上高度契合,他们都体现了对生命"内在价值"的认可、对大地自然的敬畏。二者都认为人类应该改变功利主义的单纯计算,去守护"真理","虔敬"地对待大地,如此,人类才能本真地"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2.
按照海德格尔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科学变革”问题应该在“存在论差异”与“存在史”的双重视域中被考察,而此路径的研究并没有在当代研究者中引起足够的重视。要从存在之历史上融贯地理解科学变革复杂的层次结构和多种原因,必须把握的关键点是:“数学的东西”在近代以来的凸显与作为“我思”的表象性知识和权力意志的扩张具有内在一致性。今天,技术之“集置”本质统治着我们的时代并使得技术成为“倒逼”科学的新动力,它们作为“摆置”事物的方式实际上与权力意志、谋制等事态共寓一体,共同使得科学变革、科学创造隶属于此-在的有限性和“存在之真理”的不同展现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