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天人合一”的文化体系,中华学术可综括为天人之学。天是天道,亦即自然之理体;人乃人伦,张而为文明之别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天人之学的内涵有所不同,表述天人关系的概念也因之发生变化,如先秦两议议天人,魏晋谈自然名教,唐家论心与道、性与理、太极与人极等等,反映出文化的历史发展。但发展中有其不变的宗本,即“天人合一”这个基本的文化观念。天人关系既是中国哲学的最基本范畴,也是传统文化体系的皇建之极。产生于中国的各家各派学说,不管差别有多大,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探讨天人关系;由域外传来的各种…  相似文献   
2.
老早就听大连朋友说,他们的城市很美,有滨海路蜿蜒在城区与大海之间,是镶嵌在海岸线上的大花园,一步一景,绮丽赛南国;又有大黑山抵渤海而屹立,虽碧空下亦呈现黛色,很典型的北国山岳,气势雄浑。当时闻言一笑,以为朋友是在描述“自己的大连”,眷恋家乡的  相似文献   
3.
“庙学”是历史上孔子庙与各级官学的合成体.作为儒家文化和信仰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跨越地域文化差异、推动中华文化共相建构方面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唐代庙学与文化共相建构的历史关联及精神蕴涵.  相似文献   
4.
正"三清"含蕴的教义考察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从历史文献上看,玉山人称三清,德兴人称少华,原本是山麓两侧两地的不同习惯。因为两个名称同样渊源于道教,所以不管称谓习惯对于地方来说究竟有什么特殊含义,站在道教文化的角度来理解,都是归本一元的。只是由于奉祠太华三仙的说法历史性地没有着落,太华三仙并未在三清山真正落户,所以相因太华山的少华山之称,也就成了一  相似文献   
5.
每论及《道藏》源流,咸谓六朝刘宋陆修静“总括三洞”,分道教经书为洞真、洞玄、洞神三大部;继之有“孟法师”撰《玉纬七部经书目》,以“四辅”佐“三洞”,即以太玄辅洞真部,以太平辅洞玄部,以太清辅洞神部,正一兼辅诸部,总称为七部经书。然则, “孟法师”究系何许人,名叫什么,史籍记载不详,因之后世说法不一,亟待考证。  相似文献   
6.
从西晋到东晋,玄学发生转折。转折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对《庄子·逍遥游》的理解和解释不同。向秀郭象所作出的解释,在西晋时独领风骚;支遁所作出的另一种解释,则在东晋时影响深远。这两种解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玄学思潮的前后变化。对二者作一些简单的比较,或可见变化之一斑。先说向郭“逍遥义”。关于郭象《庄子注》与向秀的因袭关系,历来有郭象“窃以为已注”和“述而广之”两种说法。从现存资料之考证和理论特质上分析,后说较为平实可信。所谓“述而广之”,就是说向秀确立了解注《庄子》的基本旨趣,郭象因承之并加以发展。这样…  相似文献   
7.
《西升经》援引老子哲学阐发宗教义理,是一部重要的道教经典。唐以后道教论著多所称引。然其著作年代既不可定,亦鲜见辨析其思想内容者,本文拟就这两方面作些探测。 (一)、《西升经》著作年代问题《西升经》的确切著作时间及撰人,均不可详考。以下采摭有关史料,共作推敲。 (1) 南朝梁释僧祐编《弘明集》卷一收《正诬论》引:“故其《经》云:‘闻道竺乾,有古先生,善入泥洹,不始不终,永存緜緜。’竺乾者,天竺也;泥洹者,梵语,晋言无为也。” (2) 唐释道宣编《广弘明集》卷八收晋释道安《二教论》引:“《老子西升经》云:天下大术,佛术第一。又《西升玄经》云:吾师化由天竺,善入泥洹。”  相似文献   
8.
日出扶桑积雪高,海空天净绝纤毫。每看剑气冲银汉,知是吹笙咏碧桃。这首诗出自元代文豪虞集笔下,题写在白玉蟾画像上。诗的前两句,借景拟人,单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不动声色地写景,若透过字面去咏味诗的意蕴,却是在绘声绘色地写入,也就是描摹画像主人白玉蟾的精神人格。“扶桑”是传说中的东方神树。传说中,太阳每天都像初生的婴儿,在扶桑的覆护下升起,“日出扶桑”就是旭日初升时的景象———当一轮红日从辽远的扶桑下冉冉升起之时,就像一盏无幽不烛的明灯,用光明撕开黑夜的混沌。晨曦照亮了天,照亮了地。大地上,一片皑皑白雪,在晨曦的辉映…  相似文献   
9.
元明以降,由北宋张伯端初起端绪,至南宋白玉蟾集其大成的一系道教传承,习惯上被称为“道家南宗”或钟吕金丹道“南宗”。如果按照中国学术综核名实的传统来考究,这个称谓是名副其实的,称宗立派的冠名方式是被普遍接受的,以致历史记载中从未发现任何异议。  相似文献   
10.
近山惟有此山尊,养鹤仙人玉一群。前约已过休落帽,后期直上好书云。也知乘兴寻仙侣,绝胜偷生避哨军。莫若来春风雨过,杖藜闲访玉宸君。 这是元代诗人鲁贞写的一首诗。诗的意蕴未必如何精妙高古,但叙述的事情却很实在,就是怡情山水的几个读书人,相约登三清山一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