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自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草构唯物史观基本理论框架、尤其是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经典性地表达了社会结构的动态演进机制后,历经150多年的理论研究,国内外理论界普遍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作用机制已经得以充分并深刻的揭示。但是,我们认为,其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与自然>一书中,美国学者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把当今的生态学困境本质地归结为哲学基础的危机,并试图通过在哲学本体论的根基处重新诠释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境域,呈现马克思哲学的生态学维度,以此导引陷于困境的生态学运动.该书因之在生态学与马克思哲学诠释学的双重领域,成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经济批判的哲学境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卜祥记 《哲学动态》2006,1(5):28-33
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中,经济批判和哲学批判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的哲学批判确立了“感性活动论”,奠定了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的革命性变革,构成马克思经济批判的理论基点。马克思的经济批判是其哲学批判所形成的感性活动论原则的展开,也是对哲学批判的丰富和发展。正是作为经济批判理论基点的哲学批判,使得马克思的经济研究成果超越了同时代人的理论高度。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资本原则”在广泛的领域和多样的形式上实现全球性扩张,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理论界大多以“资本逻辑”或“资本原则”作为…  相似文献   
5.
由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市经济学会等八家单位发起主办的全国第二次经济哲学研讨会近期在上海召开.与会专家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一、当代经济哲学的研究何以可能 大家一致认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凸现出的一系列时代问题,是经济哲学研究成为可能的根据.  相似文献   
6.
一、“生产力与交往方式”理论中的两大困惑无论是在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构建历程中,还是在这一历史哲学的理论体系中,《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最初表达出的“生产力与交往方式”理论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们一直面临着两个没有解决的理论困惑:其一:在谈到生产与交往之间的关系时,马克思一方面指出“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马克思恩格斯,第14页),甚至认为“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同上,第23页),另一方面却又指出“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同上,第14页)。这种表述后来引导出的历史公案是:究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