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地下到地上,厂子越办越好北京阿依莎穆斯林服饰厂,创建于1991年1月。建厂之初,厂名叫“北京伊静服饰用品厂”,是国营单位为支持职工家属就业而创办的“三产”企业,期限为3年。3年后——1994年9月,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伊静服饰用品厂”按规定重新登记,在主管单位建议下,变“‘三产’企业”为“民营企业”,正式更名为“北京阿依莎穆斯林服饰厂”。其实,原来的“单位支持”和“‘三产’企业”, 只是挂靠一个国营单位,从事自负盈亏的生产活动。由于支持力度有限,企业自筹资金, 起步便一头扎进了地下室——…  相似文献   
2.
超市,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业态,很受商家和消费者青睐.开个超市并不难,可开个清真超市就不那么容易了,特别是在穆斯林聚居区开个清真超市尤其不容易.然而,全国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超市——北京牛街清真超市用3年的实践,证明了他们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改来改去最后叫“回民学校”在北京市回民聚居的牛街地区,有回民饭店,有回民医院,还有回民学校。饭店和医院门前的牌子,也许“多年一贯制”,而这所学校的牌子却换了又换:成达师范、回民学院、回民中学、回民中学分校、六十八中学、首都中学、一三五中学、回民学校。这所学校,8次更名!每一次更名,都是事出有因。且说这最后一次更名:1985年1月,根据北京市回民群众和回民学校校友要求,经中共北京市委讨论决定,又经半年多时间的准备,于1985年8月挂出了“北京市回民学校”的牌子。这一挂,就是20年,是这所学校使用时间最长且延用至今的校名。一所…  相似文献   
4.
清真药膳好风光 荣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的《回族民俗学》,共20章,首章是“绪论”,后面的19章,分别论述了18种习俗,只有“回族的饮食习俗”独占有两章。  相似文献   
5.
从"勿食诸肉"谈起2011年3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来到河南省肉类加工企业视察。随行视察的有31个省(市、区)领导、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部委领导,共300多人。他们在参加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期间,安排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视察活动,可见对肉类食品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也有含“瘦肉精”的羊肉 在穆斯林饮食生活中,历来推崇羊的营养价值。“牛羊吃百草,百草是百药。”以羊为主要原料的清真食品,鲜美可口,且有药补食疗作用。然而,由于违法添加“瘦肉精”,羊也未能“独善其身”。2011年7月的一则新华社电讯则提醒人们,也有含“瘦肉精”的羊肉。  相似文献   
7.
借锅不借盖在回民的饮食生活当中,有一种说法:借锅不借盖,借碗不借筷。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面说起:一是回民有大分散,小集中的  相似文献   
8.
早在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就有了"饮食三具":饮具、食具、盛具。这如同当今《现代汉语词典》对"餐具"的解释:"吃饭的用具,如碗、筷、羹匙等。"古往今来,餐具与肴馔相伴,发生了很多故事,书写着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9.
“借锅不借盖” 在回民的饮食生活当中,有一种说法:“借锅不借盖,借碗不借筷。”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两个方面说起:一是回民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特点,在不同地区与不同民族世代为邻,互通有无的时候,就出现了“借”;二是回民在外用餐,炊具或餐具不足的时候,也会临时“借”。在非借用非穆斯林的灶具或餐具不可时,  相似文献   
10.
名人之后民族英雄马本斋之子,名唤马国超,回族,海军少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集少将、作家、诗人、书画家、作曲家于一身,这样的文武双全者,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不多见,堪称名人。可是,本文的开篇,却首先提及另一位名人——他的父亲。这样开篇,正是本文的要义:通过马国超的多彩人生,探究名人之后的成才之路。马国超5岁那年——1944年,他父亲马本斋正值盛年,时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司令兼回民支队司令,因积劳成疾,逝世于抗日战争的硝烟中。噩耗传出,从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到各族各界人士,纷纷表示深切的怀念和沉痛的哀思——毛泽东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